环境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
如果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按时间分类可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等三方面。
1、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作用于人或动物机体所引起的损害可称为急性危害。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五天时间死亡四千多人。死因多属于急性闭塞性换气不良,造成急性缺氧而引起心脏病恶化而死亡。急性危害的毒性作用,常用动物实验来阐明。一般以半数有效量来表示。它指直接引起一群受检动物的半数产生同一中毒效应所需要毒计量。毒物半数有效量如以死亡作为中毒效应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数致死量,数量,或半数致死浓度。环境污染物毒性根据半数致死量,一般分为5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2、慢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人和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和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作用机体所引起的损害称为慢性危害。其特点是剂量低、作用时间长。引起的损害出现缓慢、细微、作用时间长,引起的损害耐受性,并可能通过遗传作用贻害后代。据目前所知,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可能在行为、神经功能和免疫机能等方面有较早的和细微变化表现。因此可将他们作为慢性中毒作用的观察指标。
3、远期危害
(1)致畸作用:环境污染物通过人或动物母体影响胚胎发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作用,叫做致畸作用。致畸作用的主要有害物质有甲基汞,以及四氯化苯。二恶英、西维西、敌枯双,艾氏剂,无氯酚钠等。
(3)致突变作用:是指环境污染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具有这种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或称诱变剂。常见的具有制突变作用的环境污染物有亚硝胺类、BaP、甲醛、苯。砷、铅、DDT、烷基汞化合物、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百草枯、黄曲霉素等。
(3)致癌作用: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这里指的“癌”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为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的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环境瘤。致癌物是指能在人类或哺乳动物的机体。诱发癌症的物质。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苯并(a)芘)、物理性致癌物(如X射线,放射性核素)、生物性致癌物(如某些病毒)。化学致癌物五可分为三种。一是不经过体内代谢活化就具有致癌作用的直接致癌物。二,必须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的间接致癌物。三,本身并不致癌,但对致癌物有促进作用的助治癌物。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大气和水中的多环芳烃(PAH)类。、石棉、砷、氯乙烯和食物中的黄曲霉素等。致癌作有过程相当复杂,化学致癌作用分两个阶段:引发阶段(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引起细胞基因突变)、促长阶段(突变细胞改变了遗传信息的表达,致使致突变细胞和癌细胞增殖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