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术、管理与社会》(繁体字版)第二篇总序:向一位跨世纪的大师致敬
依一般学术界的标准,他的确不算是一般所称的“学者”。首先他所获得博士学位,乃属于国际公法学领域;他的早期著作遍及社会、经济和政治范围,甚至包括两部小说。他在大学中所任教的科目,有历史、哲学,甚至东方艺术。这种背景,可说都是当今学术殿堂的大忌。
以他这些遭遇,如果发生在一般人身上,恐怕将会代表人生的重大挫折,然而对于杜拉克先生而言,这一切却正代表他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缘,甚至是领先当时的学界和社会的真正大师。
杜拉克不同于一般的学者,在于他凭借着自己深刻的思维和独特的眼光,开创了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活动领域:管理。
基本上,管理不像一般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如物理学、化学或经济学、社会学之类,有其具体的主体知识。相形之下,如杜拉克所强调,管理乃是一种实务,而管理学乃是一种方法或应用之学。
从根源上说,管理这一实务之出现及其发展,乃为了追求人群活动或组织之“绩效”。在此所谓“绩效”: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如何组合与运用所需资源以获得最大或最佳的成效。
有关管理的具体做法,不但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与条件,还必须与当事者之主观愿望交互作用而产生,其间并无一定的公式或定律可言。
进入21世纪,管理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网际网路普及化下的全球化发展,带来空前未有的“连接革命”。这时,企业(也包括非企业在内的)将走上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经营形态,使得传统上的种种组织观念,如个人职位分工、组织疆界,甚至产业分类等,都不再适用。这时,企业不但要整合虚实,更要结合供需,透过大数据和云端管理之类的机制,由原先的“竞争主导”之策略优势时代,进入“共生互利”的生态经济时代。
尤其影响深远者,乃是如今所谓“绩效”,已非以投资者之获利为@的,而是以增进社会福祉和地球永续作为更大任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管是用在生产肥皂或是经营一家医院,都是为了使人们有能力实现“公益”。因此管理应当建立在某种深层价值观念之上,如正直、诚实和信任,而不是一种作业性和技术性的理性经济活动而已。
事实上,这种发展也恰好和杜拉克早年对于企业与管理之期望相吻合。
杜拉克对于管理学的贡献和特殊观点,主要可以说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所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理论,乃根植于管理现实上,而非纯粹抽象的原则和原理。
其次,他将管理的重心自资金、机器与原料转移到人身上。他将员工视为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他重视人性以及影响行为的文化因素。在他的管理学中,对于人的价值观,成长及发展等课题的重视,是十分突出的。
第三,他将管理自一种谋取利润的手段提升为决定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之最具关键性因素。他认为,在今后剧烈变动的环境中,管理乃是推动和引领各种机构不断变革以适应环境潮流的一种力量。
第四,他对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洞察力,是无与伦比的。
实践感悟:
今天为某外部单位组织第二次培训课程,讲师授课非常精彩,甲方单位领导非常满意,从参培学员专注的眼神也可以感受大家非常喜欢这样的授课风格。
我全程参加旁听,在精神和思想上也获得一次宝贵的洗礼。
对于以下这段文字,也加深了理解:
管理这一实务之出现及其发展,乃为了追求人群活动或组织之“绩效”。在此所谓“绩效”: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如何组合与运用所需资源以获得最大或最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