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油瓶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与底蕴来育人,把自己的个人魅力展示给学生,吸引他们。但是,自己的知识不足,底子太薄,就不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班上的一个特别聪明的小姑娘和本组的一个小男孩闹矛盾了,我想办法给他们调节,并认为并不会有大的事情发生。但那一次并不是如此。
早晨我进行了听写,然后时间一到,便让组长去收。可是红红还没有写完,组长就去扯她的听写纸。红红就不干了。因为她眼巴巴看着别的组也有没交的,但他们的组长却给了时间让他们完成最后的尾巴。红红抹眼泪了,但因为在上课,我并没有特别在意,想后面抽时间再解决。但是,后面就发生了“意外”。
课间操时,大家都排好了队伍,我对红红是了解的,我特别留意她有没有在队伍里。于是,体育委员带大家去跑操,我让班长去卫生间找。然后,我也追过去,发现她们在教室里,教室已经是一片狼藉。红红组的腾腾的书包、课本等都散落到地上。当然,这是红红干的,是她实施的报复行为。红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已经不止一次了。这样的事情之前有过,但只是哭闹,却没有动手过,这次真的是让她非常气愤了。于是,我决定冷处理这件事,让她和班长还有我赶紧把东西捡起来,赶在同学们到来之前。这个敏感的小姑娘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莽撞,跟着我们一起捡。等到大家都回来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我知道,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结束。
晚上,我和红红妈妈联系,说了这件事情。孩子妈妈听了,主动要求跟腾腾妈妈道歉。经过沟通,了解到红红之所以这么记恨腾腾,是因为他不止一次说话不注意。比如,说红红是“拖油瓶”,红红和妈妈都非常生气这件事。我听了很诧异,这不是就是用了一个词语形容孩子做事有些磨蹭吗?确实不好,但不至于这么过激吧。但红红妈妈说不是这样的,红红看书很多,所以对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理解,我这个老师却不知道。于是,我上网查一查。
拖油瓶,吴地方言词,是旧时对改嫁妇女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旧社会妇女改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带到后夫家去的,俗称"拖油瓶"。最早见于明代作家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天祥没有儿女,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后来被俗语引申,称一些不讲办事效率、拖拖沓沓的人为"拖油瓶"。看到网上百度的解释,我恍然大悟。没知识,真可怕,尤其是对我这个老师来说。但,我还是想办法缓和他们的关系。
可喜的是,前几天举行了班级各小组传统文化代言展示,腾腾和红红代表本组进行了展示。两个人关系确实缓和了不少,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