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公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备受关注的私家车参与网约车运营,新规明确私家车符合条件可转化为网约车运营。新规给予网约车合法身份,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2016年10月8日下午,北上广深的监管部门就几乎在同一时刻发布了网约车的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这里就不再详细解读细则内容,简单说来大概就是“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看过细则或者看过滴滴官微贴出的针对网约车的回应公开信,就应该都知道这意见稿对于中国整个网约车来说几乎就是“团灭”。
不过,网约车这个词从7月开始就火了。我承认,在这以前,根本不知道滴滴、Uber等的规范用语竟然是“网约车”!
当然了,网约车是一种业务性的产品,它有很多,滴滴和Uber只是打架比较厉害的其中两个而已,当然现在是一家人,还有时不时参与群架的神舟专车、易到用车等等等等。
网约车的崛起不是一种偶然,究其原因还在于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打车难),以及成和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司机拒单)。网约车的出现让用户使用手机软件叫车的习惯基本形成。
个人呢,将网约车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模式:C2C & B2C。
C2C
先来聊聊C2C,就是Uber和滴滴那种。C(Customer)是指消费者,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也就是说,Uber和滴滴等是为C和C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一类更符合所谓分享经济或者共享经济的模式。
在这个业务中,主要分为卖方、买方和平台三部分。在网约车的模式中,卖方是私家车司机,买方则是叫车的用户,产品本身则作为平台存在。
平台作为中间商,要想方设法留存拉新,然后搭建盈利模式。
从司机角度
一般而言,平台会采用以下运营方法留存拉新,同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让司机跑起来。
如何让司机主动跑起来,增加单量,Uber中国此前设置了高峰段奖励和冲单奖励。另外也设置了80%的接单率,也就是说,平台指定了离客人位置最近的你去接单,就会在你客户端爆出来一个圆圈,你得在15秒内去接,如果十次派给你你有2次以上不接,或是由于在干其他事没接到,那不好意思,那的接单率就不到80%了,就没有奖金资格了。
当然了,这所有的方式,都是为了让司机获得更多收入,从而更愿意跑单,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打到车,提升用户体验。
2、设置门槛。
C2C的模式,其实本身的限制很少,因为两者都不在平台的管辖范围内,所以设置相应的门槛,对于三方都是一定的保障。
不管是滴滴也好,还是Uber,都会让用户对本单进行评分(五星制),这样就可以迫使司机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如果司机的接单评分较差,用户依据评分对司机做出判断,将会影响后续的接单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3、推荐奖励。
通过司机之间的相互推荐,可以拉新,增加跑在路上的车,同时介绍者也可以获得奖励。比如说,介绍新的司机进行注册达到一定接单量后,就可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
从用户角度
司机在路上跑起来了,但也必须有足够的用户量,才能保证司机的接单数量,获得较好的收入,才可以良心循环。
1、红包激励。
用红包激励用户的使用,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满减、红包等层出不穷,比如新用户注册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激励,用户可直接使用抵付车费,折算下来,在红包炸弹时期,打车甚至比坐公交车地铁都要便宜。
再发展,就是每单结束后,都可以分享给朋友,大家领取红包,当然了,这个红包金额是越来越少了。但总归是有效的。
还有易到用车,充返政策,依靠补贴刺激用户使用充值,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2、分享激励。
提到分享激励,最直接想到的还是Uber。Uber在最刚开始时候,甚至是每推荐一名好友成功注册使用后可获得100的奖励,之后变成50、30、10等。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有人甚至特地去买电话卡注册……
认识两个人,一位是曾经在Uber实习过的90后,一位是大学老师,这两位是相对而言将这一规则玩得特别溜的。
Uber在中国还没有特别火的时候,90后在某贴吧发帖,如何使用Uber的方法帖,并剖出了自己的优惠码,所以很多逛贴吧的用户看到使用他的优惠码,使得最后他的账户内竟有几千元的余额,当然,同时也给Uber打了广告,互联网时代,灵活应对,就要玩得这么溜,实现双赢。
而大学老师,交际圈非常之广,微信通讯录内的好有达到几千人。而他在使用Uber之后,将他的优惠码放在朋友圈,当时的激励是每人30元,结果当天晚上他的余额就超过了1000,人际传播的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Uber利用这种激励方式吸引了不少人为它站台,主动宣传,打响知名度。
3、积分商城。
通常来说,大家使用平台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打车。打完车一般就结束了,看到这种积分商城的是滴滴。
当滴滴用户在使用出租车、专车等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第三方平台成功付费后就可以获得滴币,达到一定量之后就可以在积分商城兑换奖品,还可以直接支付车费,其实就是作为商家自身发行的一种货币存在。
这是一种可控制的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大多数商家和app都会建立一套这样的体系。奖品的类型不外乎抵用券、实物、虚拟产品等,可以通过广告位和赞助商提名来增加合作方曝光,换取一定奖品。当然做不做这样的积分商城,还得综合考虑研发、运营等成本。
同样想要增加用户粘性的还有Uber的“优生活”,是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的一站式城市生活指南,包括各类活动和福利,但目前还未全部上线。
从平台角度
平台作为司机和用户的中间商,自然要为了两者的和平相处有所作为。
1、设置游戏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款产品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在规则范围内运行,才可以长久。
对于网约车这一行业,平台需要对司机和用户两方都进行有效规范。
在用户方面,为了保障司机的利益,对用户做出以下规范:如果司机已经接单,超过一定时间后用户单方面取消订单,将会扣除用户最低费用。
而对于司机,平台方面则严格的投诉处理,一旦接到用户投诉,查明确有此事,将会对司机做出一定处罚,严重者甚至会被永久封号。
但其实这样投诉处理还未十分完善,以我个人为例,在某一次滴滴打车过程中,碰到恶意接单的司机,接到单但未打电话过来,过了一段时间后无理由取消订单,我被扣了7块钱,然后打电话时空号,但我还在原地,也没和司机说上一句话。所以,这样的漏洞使某些司机坑骗用户,如此一来,用户对此消费体验较差,影响平台的再次使用。
2、增加入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越来越多,但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想下载APP了,如果有一款APP能做到所有APP的入口,我一定会下载它,然后卸载其他所有的,毕竟,手机一直提醒你“容量已满”的感觉真的,挺不好的。
以滴滴和Uber为例,两者都拥有强大的后援团。滴滴在微信上的入口,而Uber则有百度的护航,在百度地图上则有Uber的入口,而微信和百度地图拥有强大的用户量,效果可想而知。
3、提升品牌影响力。
所谓的提升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其实就是要做好运营推广策略。网约车推出之前,运用各种推广策略,各种线上线下的宣传,基本就是一场场烧钱大战,如地推,合作等。滴滴在2013年就与去哪儿网进行合作,提供送机服务,而在今年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上,随处可见Uber的软广。
这样的推广策略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便一一说明,如果有机会,会在未来做一详细的解说。
B2C
除了滴滴、Uber这样的C2C网约车运营模式,还要一种就是B2C,典型的就是神州专车。B(Business)是指商务,而B2C就是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也就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
在这块业务中,主要分为专业司机、用户和平台。也就是说平台上的车辆是属于某一公司,而不属于个人,通过劳务公司雇佣司机,司机认证上岗。
B2C运营模式有清晰的成本线(主要是油费、工资、车辆租金),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单位固定成本将不断下降;同时B2C模式是向客户收取专车出行费用,盈利模式清晰可控,随着补贴幅度的收窄,单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将面临车辆、司机闲置的状态,而这些都在运营成本内,是影响盈利的潜在风险。
从专业司机角度
和C2C模式不同的是,这部分司机不是业余的,而是通过正当招聘雇佣的在职司机。归属于平台管理,所以司机端更具安全性一些。
而车从哪里来?神州专车老大陆正耀表示,神州专车的车辆并非是自己所有,而是从神舟租车租用,司机则是利用第三方劳务的专职司机,“轻资产,重运营”,它把业务的重心放在了安全保障和优质服务上。
但这除了价格上的不同,和出租车又有什么不同呢?
从用户角度
C2C模式和B2C模式的目标用户其实是不一样的,毕竟B2C模式的司机是专职的,服务更强,也就意味着用户为此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所以B2C模式的目标受众更高端一些。
但和C2C模式一样,B2C模式也经历了烧钱阶段,首乘免50,充100送20(最开始是充100送100),多充多送。同时,增加日租、半日租,增加微信、银行卡支付及充值,支持境外手机预订,向朋友分享红包等等。
在用户这一方面,和C2C的模式没有本质差别,即优化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留存拉新。
从平台角度
正是因为有了专职司机的存在,所以平台方更应该注重司机的专业程度,这种B2C模式让神州专车对车辆和司机有相对强的控制力。同时,协调好司机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良性发展。
平台方开启不同阶段的营销战役,提高知名度,如神州专车某一段时间内在高铁上花大价钱做广告,在2015年7月宣布8月2日起连续四周在全国60大城市启动“免费接送机”活动,所有以机场为目的或出发地的接送机用车费用在100元以内全免。
随便说说
当然,两种模式各有优劣。C2C模式的平台布局较快,管理成本较低,缺点自然是服务难以规范,毕竟不在管辖范围内,容易产生各种信用安全问题,网上关于此类事件的新闻并不在少数。而B2C的平台模式优点是服务规范有保障,缺点是重资产、布局慢、管理成本高,而且本质上没有解决社会闲置车辆的问题,有造成道路拥堵、车辆剧增的潜在风险。但两者都是根据市场发展而做出的运营模式的调整,作为网约车平台来说,每个产品都会去寻找促进产品发展的点,而这个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有变化的。
两者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很多产品两者都有涉及。比如Uber和易到用车。
网约车的未来,不仅仅是汽车企业、电商平台,还有庞大的汽车后市场和交通服务市场,说明了共享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得到了高度关注。
至于,C2C和B2C模式孰轻孰重,并没有评判的标准。一切都交给市场吧。顺便说一句,滴滴和Uber的合并,垄断下的网约车市场,让司机的补贴、用户的红包越来越少,难道一切又都会回到出租车时代打车贵的阶段了吗?
总之,希望世界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老板们,多发点红包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