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这两个字对我来说,过去,远的像怎么也触摸不到的,远在天边的星河;现在,近的像触手可得的,近在眼前的书籍。
2013年之前。
父亲是只有每过年回来一次,呆不到一个月就要出去打工的;是每次过年回家时总要带一大包零食的;是我坐在沙发这头和弟弟玩,他独自坐在沙发那头看新闻联播的;
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鞋子没有摆放整齐或者厨房灶台上面有水渍而大发雷霆的;是什么事都要听他的,一切以他为中心的集权者…………
父亲在我前15年的生命中似乎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一个为家里赚钱供我们读书的“机器”,一个“专制主义”者。当妈妈告诉我说:“你爸想我们都想哭了”的时候,我极其疑惑。原来父亲还是会哭的哟!
2013年之后
父亲一意孤行,决定不再出去打工了,要在自己家乡县城打工。虽然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谁让父亲是我们家的经济支柱呢。
从那以后,父亲在我眼中逐渐从一个赚钱的冰冷“机器”,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我错怪了的人。
这还要从前几天母亲给我发的一个父亲喝醉酒的视频说起。
父亲半躺在沙发上,满脸通红,青筋凸起,竹竿细的右肘搭在额头,咖啡色小被子横铺在肚子上,左右腿半弯,呈L型,嶙峋修长的双脚露在外面。母亲坐在旁边小凳子上。
“我儿啊 我儿啊 600多分没有上火箭班,呜呜~(>_<)~~(>_<)~我心里难受的很呐”
“呜呜~(>_<)~, 那些关系户把我儿的名额挤下去了, 呜呜~(>_<)~”
两行热泪从父亲眼角旁滑落,比星星还亮。
“我儿呢? 我儿呢? 我儿在哪? 呜呜~(>_<)~ ”
“你儿吃完面包夹煎蛋,就去写作业了”母亲一边擦着父亲的眼泪,一边哭笑不得道。
“我儿哟 ,我儿600多分居然上不了火箭班浓 呜呜呜呜~(>_<)~~(>_<)~我难受哇”
“没事没事,你儿这一年好好努力学习,等明年文理分科的时候就分到火箭班哈”母亲安慰着。
“呜呜呜呜呜呜~(>_<)~~(>_<)~”
短短几时秒的视频,看得我五味杂陈。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真真切切的泪,体会到没有拉点关系把弟弟弄进火箭班的自责。
我没有想到,弟弟这次中考没有分到最好的班给父亲心里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
我以为父亲的难受是因为没有在同行面前吹嘘自己儿子成绩好的资本了,没有在饭桌上炫耀的资本了,在家族面前丢面子了。
看完视频后,我感到我错了。父亲仅仅是要面子那么简单,狭隘吗?不是,那是对弟弟的深切的期盼与爱呀!
父亲急切的希望把弟弟培养成才。
我怎么可以那么无知的以为是因为父亲好面子呢?
窗外漆黑一片,只有朦胧的月亮忽闪忽闪的。对比爷爷的其他儿子,似乎只有我的父亲更注重孩子的教育,他对我们抱有极高的期望。
期望越大,知道弟弟没有分到做好班级的失望就越大。这不是好面子的问题。是爱!
希望弟弟明年不要再让父亲失望了。
我也要对父亲说一声抱歉,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