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几个月的《云上的小店》结束了。守着电视机追剧的我还意犹未尽呢。每次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脑子里总会不停的思考,不停的联系到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去想各种的解决办法。是不是很杞人忧天呢?
不上这门课之前,我很少会深入了解过这个问题,虽然我学的就是农业专业。读书时经常关注三农问题,关注了很多年。可是学完了这一门课才发现乡村振兴并不完全等同于过去所说的三农问题。并不是解决了种子高产和改善种植地等等问题就能解决的。因为它还有一个精神面貌、文化创意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了物质就能迎刃而解的。
而且很多的乡村因为缺乏就业渠道,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打工。乡村俨然成为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大本营。那里的建筑、土地都因此而丢荒。也有一些是采用了城市的规划布局,原来能代表乡村特色的很多事物都在消失于是有人就担心了,乡村会不会消失?乡愁会不会再也记不住了?
所以乡村振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出于专业习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可是自从学期末突然间开设的《乡村振兴发展》课之后,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本来我们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可是在结束了一个月之后,学校却突然间安排这样一门课程,而且还是由学院里最好的八位老师轮流授课。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分别从他们的专业角度,给出乡村振兴的看法和建议。一看这架势都感觉到了这门课的份量。以往从来没有一门课几位老师上,而且这些老师不是院长就是书记,或者是教了多年的老教授。当时挺纳闷的,为什么学校会突然又安排一门课程,直接推到下一学期再开课就好了。这个课真的那么重要,真那么紧急吗?
可是等我听完了课,完成了结课论文之后才知道,乡村振兴这几个字绝不仅仅是关注农作物这么简单,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学问以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乡村振兴确实刻不容缓。因为过去的乡村振兴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合乡村发展的问题。比如说以前的乡村振兴,总是照搬城市的模式。可这并不是乡村该有的样子,我们需要的乡愁而不是高楼林立,科技产业发达,而是鸟语花香,淳朴自然。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法国普罗旺斯的文章。也许今天对于普罗旺斯,大家充满了向往。觉得那是一个很浪漫的地方,可实际上普罗旺斯最开始在法国人的心目中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觉得普罗旺斯是法国的后花园,但是那里很土气。可是普罗旺斯却不会和别人赌气走一条模仿城市发展的道路。而是一直围绕着自己的特点。既然你说我土,那我也不装洋气。它就一直按照自己的特点去规划和发展,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我觉得普罗旺斯是勇敢的。很难想象在当年,它是如何排除万难,坚持了自己的看法。
不过好在这个问题很早就有学者关注到了,并且也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诞生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案例。在节目里也有专家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在关于乡村振兴的诸多理论中,激发乡村自身的发展活力这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最深刻。通俗点说就是教会乡村发展的方法,让他们用这些方法去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这样形成的发展才能保留有我们童年时乡愁的样子,乡村的记忆。而且还能让乡村能够持续的发展,让那些消失的古村落和废弃的老宅子都能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资源。
曾经看过很多人的文章里说,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里去。可是却很少听见他们说,我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学到一些适合乡村发展的方法,然后再回到这里,建设乡村。
现在很多乡村给人的感觉是停滞的,但是他们并不是死了。他们只是休眠了,处在一个静的状态中。一旦条件合适,它们就会像莲子那样,打破休眠,重新发芽。让乡愁永远都不会离开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