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个名词已经被很多人熟悉,那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可谓是非常重要。其中一项教育研究发现: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生活态度取向其实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什么叫生活态度取向呢?
“生活态度取向”这一理论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的。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潜意识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取向。一个成年人一般会形成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取向和一种次级生活态度取向。基本的生活态度取向就是当你感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或不安全时,所采取的行为。次级生活态度取向就是当你有安全感时所采取的通常行为。每一种生活态度取向对我们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影响都各有利弊。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就能学会对自己的取向扬长避短,从而影响你的孩子的生活态度取向。每一种取向促成的行为往往都会造成与初衷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拥有每一种取向的优点,而去除其缺点。
生活态度取向有四大极端类型,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下面就这四种极端类型的优缺点以及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详细讲解:
安逸型生活态度取向。安逸型生活态度取向的父母担心情感和身体上痛苦与压力;担心他人的期望;担心受人胁迫。所以他们追求安逸,寻求别人的关照,他们会让别人感到舒适,觉得怎么容易就怎么做。这样生活态度的优点就是随和,很少索取,只求管好自己,圆熟、同情别人、容易预测、和事佬。缺点就是不能发展自己的才智,效率不高,不追求个人成长。大家可能会觉得安逸型生活态度取向还不错,但是其实它会让他人感到厌烦、厌倦、不耐烦甚至恼怒。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相反的,比如效率越来越低,没有耐心,缺乏自我成长。
安逸型生活态度取向的养育优势是能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能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但是相对的养育缺陷就是,娇纵、这很有可能让孩子被破坏,并让孩子学会索要无度。对安逸更感兴趣,而不是对情形所需更感兴趣。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共同解决问题;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允许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开家庭会议。
控制型生活态度取向。控制型生活态度取向的父母害怕羞辱、批评、意外。他们往往需要把握自己、把握局势、把握周围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担心。这样的生活态度的优点就是具有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往往能坚持不懈,高效率并遵守规则。但是他们的缺点往往就是僵化,没有创造力、冲动或与社会隔离。这样的生活态度取向可能你也觉得不错,但是却让他人想反叛、抗拒、挑战和沮丧。所以别人就不愿与之交往或太靠近,也会感觉拘谨。
控制型生活态度取向能教给孩子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能让孩子坚韧、果断、尊重规则和法律,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缺陷就是太僵化、控制。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抗拒,也可能让孩子变成“讨好者”。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放手、给孩子提供选择;提启发式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做决定;开家庭会议。
取悦型生活态度取向。这群人最害怕被拒绝、被抛弃和争吵。所以他们就会讨好他人;其中积极型的会要求别人认可,有一部分消极型的就会去博取怜悯。取悦型生活态度取向的人的优点是友善、谦和、会体谅人。缺点就是不考虑别人是否愿意他去讨好,也很不关心自己。这样的人刚开始挺愉快,但是后来就会要求认可和回报啦。造成的结果我也容易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尊重和怨恨。
取悦型生活态度取向的养育着和教育者能教给孩子友善、体谅、谦和、和事佬和捍卫弱者。但是他们的养育缺陷就是逆来顺受,积怨,也可能令孩子感到愤怒,沮丧或者想报复。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要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给予和接受;开家庭会议。
力争优秀型生活态度取向。这种生活态度取向的人最怕无意义和无关紧要。他们总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做得比别人更好、要保持正确,让自己更有价值更有竞争力。他们的优点是有见识、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坚持不懈、有社会责任感、能把事情做好。也算就是他们通常是工作狂、超负荷工作、太投入、把太多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他们给别人的感觉会是:觉得力不从心,压力太大。不知道怎么才能达到要求、或者撒谎以避免评判。造成的结果就是,招架不住、时间不够用。
力争优秀型的教养着会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出类拔萃。但是教养缺陷就是,说教、期望太高、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觉得无法达到父母的“高标准”以“正确”与“错误”来看待事情,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解决的办法就是放弃自己对“正确”的需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支持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目标;无条件地爱孩子;享受努力的过程、培养幽默感;开家庭会议,尊重大家的想法。
当父母和老师了解了生活态度取向就会借助正面管教的养育技巧养育孩子,这样就会对症下药,出现巨大转变。减少在生活中的冲突。当我们学着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点时,我们就会成长,期待我们都做智慧的养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