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父母十分头疼。
强强是学生眼中的“捣蛋鬼”,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在学校,强强总是有上课迟到,不爱做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等等表现。父母最怕的就是接老师的电话。
听到老师讲述孩子在学校表现,父母刚开始还很恼火,打也打了,训也训了,该讲的道理也讲了,但是效果不明显。
这让父母十分头疼。于是,妈妈向亲戚朋友求助。恰好,孩子有一个大伯听说了这件事,就说和孩子电话交流一下。
大伯了解到强强喜欢画画,就给孩子买了画画的工具,去家里看望孩子。
在大伯的鼓励下,强强一口气画了好几张画,画得还非常不错。
大伯立刻表扬了强强:“画的太棒了,看你画的这个线条和构图,都很好看。把这一幅画送给妈妈怎么样?”
强强收敛了笑容,说:“妈妈会批评我不爱学习,只知道画画。”
大伯鼓励强强:“不会的,妈妈看了一定会表扬你的。”
妈妈看了强强的画后,十分惊喜,没想到孩子画的这么好,还买了孩子最喜欢的一本漫画书。并且鼓励孩子,学习之余,可以好好画。
没想到,不久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数学成绩还考了100分,老师也反映孩子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也不调皮了。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责备孩子不爱学习,这恰恰适得其反。
其实,孩子可能还不能认识到学习对于他的未来有多大帮助,或者说,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父母而言至关重要。
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难免心烦意乱,就看不到孩子的长处了,时间长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会对孩子横加指责。
一味地依靠言语或者肢体上的暴力威胁,不可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应该多观察孩子自身的长处,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破罐子破摔。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是孩子做任何事的前提。
1.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孩子的成长
大多数父母眼里,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仿佛只有学习才是孩子的唯一。
其实,孩子的性格、品格、爱好等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即使父母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该看到孩子成绩相对高的课程,加以鼓励。
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长全过程,不再戴有色眼镜看孩子,才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励孩子全面发展。
2.正面强化,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却很难正确落实到行动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明白,正向激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是只让孩子做这一件事,而是尽可能地激发出孩子成长的自信。
当孩子有了自信,这种自信会内化为孩子的进取心,做任何事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
3.千万别打击孩子的优点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按照设定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只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而忽略了孩子成长中的其他方面。
当看到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就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孩子,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服从管教,自然也很难看到孩子成长中的闪光点。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看漫画书,父母就认为孩子看的是没用的书,对孩子倍加挖苦。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他们对世界的渴望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父母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终成长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你还有那些看法呢?
@蝈蝈讲故事,感谢大家关注、点赞,欢迎友友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