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删删减减,产出过程十分艰难,在写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段落与段落之间重敲回车,觉得这里应该加一段话,然后就在这一刻怔住,觉得写什么都不对,写什么都无法表达我现在的心情。
这似乎是一个期末总结篇,但是有针对某一方面的,于我而言,我想谈谈这一年学生会的工作收获。
啊,我说的不恰当了,其实如果说是工作收获,要写的都是些很官方的话,虽然真实存在,但我并不喜欢,我今天想写的,更准确来说,不偏向工作,更贴近于生活。
很庆幸的是,我能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一群志同道合且可爱上进的学弟学妹,直言不讳的说,很多时候,的确是他们给了我力量。说到这里,似乎又不免要落于俗套了,的确如此,我曾经幻想我的大二是波澜壮阔的,此起彼伏的,甚至是危机重重的,至少是一些给我震撼和刺激的词汇,但末了想起来,跟干事们相处的日子,平淡的不能再平淡,没有任何令人惊异的成果,也没有让人郁闷的苦果,一切都如潺潺溪流自遥远平缓的高原流过,流经一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风物。
学生会工作真的很累,我曾经有在干事面前说过,我甚至在留任起初就有了退缩的念头,由于部门性质原因,好多的事情都是突如其来的堆积过来,就好像突然把睡梦中的你打醒,然后放到绞肉机里过一遍。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苦痛的经历都只能概括为一种感受,就是辛苦,除此之外别无它样。但是当我回味那些其他印象深刻的回忆时,却是一幅幅精美细微的画,是那种画卷最边缘的一角都不放过的画,每一笔都精致可人,且历历在目,它跟前者不同的是,它就是画面,但这种复杂的画面反而让我无法概括为是哪一种心情,喜悦?有的。自豪?有的。紧张?有的。温暖?有的。它更有内容,却让我无法用一个词汇或者一段话来概括。
我至今回想起来,是我们十几个围在一起讨论装饰方案,有小干事直言不讳指出我们几个学长学姐的方案,并且说出自己的意见;是几个学妹踩着凳子贴装饰伞棚用的纸花,由于身高原因甚至还要跳一跳,看的我们心惊胆战;是我们几个没有门禁的男生装饰完后跟学长一起去新东园的门口吃宵夜。
我一直觉得对我来说回忆的特性挺值得深入研究的,在于痛苦的回忆往往作为感受扎根心里,但回想起来其实都是一样的,是模糊的,区别在于这些感受有的深刻有的清浅,有的长久有的短暂,而那些相反的回忆,是一种五味杂陈,它当然不全是好的,它是复杂的,它以画面的形式存在,让你每个阶段回想起来,都是不同的感受。
而正是这些画面,这些丰富的场景,支撑着我那个摇摇欲坠想要退缩的心,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每当看到一群人汇聚在一起,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给予我的力量,那是一种朝气,是我无论如何都羡慕不来的没有疆界的可能性。
当我和即将大四的学长聊天时,我们都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对未来的恐惧,整个人站在摇摇欲坠的叶子上,好不容易用了一年稳住了身形,结果时光又要推着你往前走,都说“无知其实也是一种力量”,我觉得真正想表达的是,当你不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的时候,便会有想要探索的心理和勇气,而当你有主动出击的勇气,你就获得了相应的可能性。
然后,人和人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人和人的连接是通过不同的关系来捆绑的,血缘、职位、兴趣、利益……有些关系有特定的时限,当这个时限过了,就很难继续保持。
我似乎已经看到,当我离开学生会,而把火炬传递给其他人后,我们之间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疏远,我忘记从哪里看过,在相遇那一刻,我们把对方从人群中挽来,分别那一刻,我们把对方归还给人群。
何文抵说:“渐行渐远渐无书,人生就是如此。”我深以为然。
我自然可以把分别看的很轻,不是因为这段关系和曾经读过的日日夜夜不重要,而是我的的确确将分别当成一种过渡阶段,我们不会因为分别就再也不成长,或者说从此就变成一个残缺的人。
我眼中的分别是,我们彼此在对方身上汲取的营养已经够多了,而我们需要一直成长,那我们就再去寻找别的关系,建立新的连接,尝试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
可是当我昨晚把所有的文件夹归类压缩,发到群里,然后把这个跟部门有关的将近10G的文件拖到回收站里时,我仍是不可避免出现了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像我某个阶段就这样画上了休止符,我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把大门锁死,并且毫不留情告诉我,“你已经没有在这里继续探索的资格了”。如果非要用类比来说明的话,就好像这个世界规定,“成年人再也无法去游乐园”一样,你觉得你某部分权利被剥夺了,你照样可以回忆它,但你再也无法掌控它书写它成就它。
你喜爱的玩具放到陈列柜里,你可以无限缅怀它,但再也不能碰了。
它仍然属于你,只是它永远落后于你,它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了,而你依然成长着。
人类永远有能力和机会成长到不惧怕分别的时候,但同时,人类永远无法避免下意识去比较过去和现在,从而萌生出一种失落和悲悯的感觉,人类再强大,再如何存有理智,依然会在某一刻被自己的情绪击溃。
我翻着昨天聚会的照片,看着逐渐沉默的群,我想,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我们这些人终归是逃离了,然后不可避免的,我们又进入了另一个牢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