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突然开始背起了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爸爸说:“为啥是父之过而不是母之过呢?”,我说:“你这抠字眼,父代表的是家庭,不单只父亲,非要这样说,那就是养育是母亲的事,教养是父亲的事”。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养育子女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母亲的角色大多是生活中的伙伴,提供给孩子哺育、温情、舒适感,使他们学会温柔。而孩子人格的形成,父亲起着关键性作用,他支撑孩子的信念,提供坚韧、责任、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力量、支持、依靠,使孩子学会刚强,孩子在3岁之前与母亲的接触要多过父亲,这不代表父亲就不重要了,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父亲在儿童教育中起到哪些作用呢?
1、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2、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协助子女的人格成长方面,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比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增加25%到30%的正面成效。父亲会让男孩子学会坚强、刚的一面,会使女孩更懂得如何做女性。不同类型的父女关系,会造成不同的女性,父亲对女性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儿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识。一个尊重女性、平地对待男女性别的父亲,会给女儿极大的鼓励去追求平等,并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后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中,也会去追求同样的尊敬与理解。
3、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
所以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些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这大概就是“养不教,父之过”所要表达的意思,父亲要怎么做呢?给时间,给空间,做父亲该做的事。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并且教会子女坚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要父亲多一些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孩子的刚性自然会滋生出来。我相信,任何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都能够做到,因为父亲能提供的亲情教育、榜样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