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一位中科院名师上的一节课,说的是社会心理学,老师幽默风趣,很受大家喜欢。他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中有一件我说给你们,这是前车之鉴,太惨痛的代价。故事简单,在北京拼搏半辈子终于有所成就,就想着把农村老家的爸爸接来身边享享福,老爷子在老家身体硬朗,依然下地做活,来大城市没多久,就突然离世。老师说,我把最好的想给他老人家,但是忽略了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不需要天天闷在高楼里,在家里枯坐着享福,没有玩伴,无事可做,我的孝心是迂孝。
我们总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竭尽所能。1976年,心理学家朗格和罗丁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被试是某家疗养院的老人,分两半,不同对待,第一组,老人被告知:“你们可以自己决定将房间布置成啥样,我们工作人员会全力配合,我们希望知道你的意见和想法。”第二组:“我们希望你的房间尽可能舒适,所以工作人员事先已经给你们做了最好的安排,把房间布置的很好”。之后,研究人员给老人做了问卷,让他们评定自己的快乐程度,同时也让楼层护士基于平时观察也做了评估老人快乐程度的问卷。最后结果,第一组老人的快乐程度明显比第二组老人高,这说明,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与情绪密切相关,对老人而言,越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越觉得快乐。
“孝顺”二字,顶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孝容易,顺很难。我们的父母会有老去的一天,他们老了会觉得生命没有很多的意义,自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甚至担心自己给子女添麻烦。我们能做的,或许是让老人觉得自己有价值,做做家务,洗洗菜,对没有危险性的事情,就放手让老人去做,多一些言语的鼓励和感激,多多考虑老人心理上的需要,就足以让他们安度晚年,孝一时容易,顺一次容易,换位思考,或许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就会慢慢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