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建,又称月令,简称月、节,是古人干支纪月的一种方法,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是干支历法中十二个月之始。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岁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
“十二月建”即:一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汉书·律历志》:“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说明了辰乃月建所指。
《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古人以“岁”来表示寒暑交替。“岁”又名为“摄提”“太岁”,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纪元星名。《盘古王表》:“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三皇本纪》:“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太平御览》卷17引《释名》曰:“岁,越也。越,故限也,年进也,进而前也,祀巳也,新气生,故气巳也,载载生物也。”《开元占经》卷67引《淮南鸿烈间诂》曰:“斗杓为小岁。岁之言越历十二辰而行。”古老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斗柄旋转一圈(从立春到下一立春),谓之一十二月建。
“十二月建”是干支历法的基本内容,依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确定。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北斗星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干支历法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或“十二月令”),每月令含两个节气,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亦即是十二个节气月。
古人的所谓“月建”,就是把一年十二个月和天上的十二辰联系起来。十二辰是古代天文学的一个概念,就是把黄道(即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的路线)附近的一周天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十二支和十二月相配,依序称为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等,这就叫“月建”。那么十二月份是怎样确定的呢?这个问题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引起的北斗星转动有关。
北极星是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地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航海和旅行的人常靠它来辨别方向。因为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动,因此北斗星亦用来辨方向,定季节。人们可以根据初昏时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同样,也可以根据北斗星斗柄所指十二辰中的不同位置来确定十二月份。以日南至(即冬至)所在之朔望月的日月相会日(朔日),北斗斗柄指辰位为“子”位,为建子月;日月之会日的斗柄所指“丑”位,为建丑月;日月之会日的斗柄所指“寅”,为建寅月。依此类推,日月之会日的斗柄所指十二辰中的那一支,就是建该支月,称为“月建”。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据说古人发现北斗星逐渐偏离原来的位置,于是改用赤道上直接定的十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