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间与林老师,兵老师茶话会受益颇深,感恩两位老师抽出宝贵时间为我解疑答惑,此间得到如下的感悟:
1.孩子不是我们教出来的,而是父母影响出来的。
国外的社会实验:小孩捡到十美元,他会选择买冰淇淋还是救助流浪汉?
一个孩子是直接把钱给了乞丐,而另一个女孩是拿钱去买了冰淇淋;大部分人对孩子抵住冰淇淋的诱惑,把钱给乞丐更满意,因为满足了我们对孩子应有同情心的期望。而对买冰淇淋的女孩我们可能会有些失落,为何她没有做出我们大人所期望的行动。接下来,小女孩拿着买好的冰淇淋径直走向了乞丐。出乎意料的美好一幕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个小女孩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送给了乞丐,同情心里更多了一份用心的爱。
在这里我们不禁的感叹是品德多么优秀的父母才能有培养出如此级富爱与同情心的孩子。孩子的行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皆是我们作为父母释放出来的能量的回馈。而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教益莫过于,生活中展现出一个高品德的自我。小女孩的行为直接映射出她生活的家庭状态,映射出一对优秀的父母。
我们平时总是要求孩子具备我们认为美好的品质,却忘了其实美好品质其实还是源于父母。如果我们自己品德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却要求孩子拥有我们并不具备的品德,那么就如同种植一颗苹果树,想要让苹果长的又大又圆,不在苹果树根施肥却把肥料撒在已经长出来的苹果上,那么肯定不会长出更大的苹果,反而会损坏已经长出来的果实。如若我们在养育路上本末倒置,肯定终会走进死胡同。
2.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作为父母应该做一个见证者,与孩子心灵相通。
上述案例,如果我把置身与这个场景,当琪琪捡起这十块钱,拿着去买冰淇淋的时候,我可能当时就会上前说教,告诉她,我们应该把钱给可怜的乞丐而不应该是去买冰淇淋。而如果琪琪就是这个小女孩,那么我就永远也看不到后面那么美好的一幕,而孩子内心最本真的一面可能也会生生被我上了一把成人的“枷锁”。孩子生来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她们时刻都用她的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随之而来的是她们富含创意的想象力。如果我们成人过分干预会抹杀这份想象力。
孩子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不应该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处理事情时,我习惯用自己现有的观念与喜好去说教,我期盼着把我所知道的,我所认为美好的东西都传授给孩子,但缺忽视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去做一个见证者,成为孩子心灵相通的伙伴。知易行难,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3.不要随便抹杀孩子的好奇心,游戏力培育孩子的想象力。
在与林老师聊,子琪与同学在家里脱光衣服玩耍这件事,林老师觉得如果她看到会很自然的参与进去孩子们的游戏,而我就算是了解到,四岁孩子玩这类型游戏是正常行为,却依然很难做到平常心对待,林老师用游戏力去培育孩子们的想象力,这点我应该向林老师学习。
认知的决定了我的行为,所以在育儿这件事,我自身依然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与完善。
4.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生命核桃的故事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小和尚手中的那只空碗,如果被生活中的细碎琐事塞满了,那么生命的核桃还怎么能放进去呢?反观我往昔的生活,其实很多情绪化都是因为生活的琐事,如果把目光先放在重要的事情里,我想生活的柴米油盐这些琐事自然而然就不会引起我过多的关注了。那么什么才是我的生命核桃呢?提升自己的认知,充实自我,做个觉醒的自我,我觉得对我来说很重要。近来一直忧虑孩子的问题,其实我想如果先把自己的能量场建立起来,其他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往好的方向去发展。就如三毛那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摘自《大学》
期待下一次茶话会的能量补给,致谢璞心园林老师,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