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国古琴第一人之称的杨宗稷(字时百),生于1863年,于1883年也就是二十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初识古琴,1905年也就是四十二岁的时候,才追随广陵派大家黄勉之学琴,习得二十余首古琴名曲。
他在古琴演奏、打谱、琴器修复与鉴定、琴学研究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成就,也被称为九嶷派的开创者。
他的学生管平湖,也是当世影响极大的古琴家之一,并且在古琴艺术上,被称作为“管派”。
除此之外,据我得知,当世的琴人在20岁以后学琴,一样成名成家的,也为数不少。
古琴的长度是3尺6寸5分,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大约是120cm——128cm之间。孩童的臂展、手指头的粗细(指力)、对古琴人文的理解程度,十岁以下弹奏古琴,其实都效果一般,只是让家长们觉得会弹古琴而已。
古琴大师管平湖生于1897年,虚岁13岁开始随叶诗梦学琴,15岁师从杨宗稷学琴,26岁跟随天平山的悟澄和尚重新学习古琴指法、用谱规则,32岁跟随秦鹤鸣道长初学《流水》,才名声大噪。
古琴大师吴兆基生于1908年,虚岁13岁蒙其家学,才开始随父亲习琴,得其虞山派的传承,弱冠之年,又从川派一代宗师吴浸阳习琴,得川派骨象,一生弹琴78年,打太极70余年,才能成为集古琴、太极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古琴大师姚炳炎,生于1921年,1942年(虚岁22岁)开始学习古琴,打谱《酒狂》成为流传最广的古琴经典之一,后成20世纪的古琴大师之一。
广陵派大师刘少椿,生于1901年,1928年(虚岁28岁)拜广陵琴派第九代传人孙绍陶开始习琴,后成广陵派一代宗师。
古琴大师吴景略,生于1907年,20岁师从王端璞开始学习古琴,后担任中央古琴音乐学院教授,一生培养了许多的古琴家、音乐学院教授,如吴钊、吴文光、李祥霆、赵家珍等。
新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生于1893年,1912年(虚岁20岁)开始在苏州天平山拜大休禅师为师,尽得所授琴艺,有所发展、创新,形成现在的新浙派古琴艺术。
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生于1895年,13岁开始学琴,是著名古琴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编纂《存见古琴曲谱缉览》,主编《琴曲集成》等巨著。
古琴大家成公亮,生于1940年,1957年(虚岁18岁)在高二期间,开始随刘景韶学古琴,后师从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先生,在传承上有所创新,琴乐细腻多变,飘逸洒脱,一生创作了13首琴曲左右,擅弹近40首古琴名曲。是近现代影响最大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之一。
古琴大家吴钊,生于1935年,1953年(虚岁19岁)跟随查阜西先生学琴,后兼从吴派大师吴景略习琴,是当今最为重要的古琴家及音乐史家、中国琴会首任会长、国宝级的古琴学者。
古琴大家龚一,生于1941年,1954年(虚岁14岁)开始习琴,现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琴会荣誉会长,有较多古琴专辑流行于世……
他们靠的其实都是专注、坚持不辍——不是多么的早!!
所以,要说古琴必须像钢琴、小提琴一样,从小练起(幼童时期),才能成名成家,这是一个外行的误解。
对于古琴艺术来说,单论演奏技巧,如果每天不间断的练琴,在一年半左右,就可以学完(这个观点,成公亮老师也对我说过)。但掌握古琴的人文内涵,像对指法、音律、琴曲的理解、内在修养、美学等,可能就比单纯的手上技巧要难的多了,也是决定你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成就的关键。
综上所述,不太擅长逻辑分析的我,勉强来做个基本结论。
学琴不必太早,最早也要10岁左右,才合适。
25岁学琴也肯定不晚,甚至40岁都不晚。
但是,25岁才开始读书(文史类、艺术、音乐、美学),可能就有些晚了,这才是最该注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