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遭难时》的作者哈罗德·库什纳是一名犹太教拉比,全书不可避免地有宗教色彩,但抛却这个元素,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冷静智慧的深邃思考,无不让人动容。
作者的大儿子亚伦3岁时被确诊为“儿童老化症”,即快速衰老,医生断定他永远长不到3英尺(约91厘米),并且活不过少年期。最后,亚伦在过完14岁生日的两天后最后去世。
作者从知道亚伦病情的那一刻起就决定写这样一本书,因为在儿子挣扎于生死边缘的那几年,没有太多的书也没有太多的人能帮助他们。朋友们尽力了,可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所读的书也许能逻辑自洽,但是不能解决他的困惑。
本书的译者牛卫华博士遇见这本书的时候,正在经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苦难”:年过35岁的她迟迟不孕,成为她和丈夫心头的隐痛。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怀孕了,他们欣喜若狂。但是很快好梦破碎,医生在产检中发现她腹中的孩子有先天疾病,活过1岁的概率不超过5%,建议她尽快终止妊娠。
她一夜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终日以泪洗面。在读到这本书之后,她选择了继续妊娠。她的女儿活着来到了这个世界,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足以让他们夫妻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快乐、期望以及担忧等完整过程。
作者希望把这本书献给那些同样在生活中深受重创的人,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学习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因不幸再受到更深的伤害。
为什么好人会遭难?
经常有不好不坏的普通人突遭不幸,车祸、病患、失去亲人等,人们禁不住会想: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做错了什么,要得到如此的惩罚?
接下来,人们会禁不住内疚:我要是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就好了,那件事就不会发生了。
身为好友,你会怎么劝他们?
首先,我们一定要放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想法,承认的确存在运气这件事,同一场事故中,有人当场丧命,有人身负轻伤,有人毫发无损,还有人仅仅因为多喝一杯咖啡、心血来潮地拐进一家商场、弯腰系个鞋带等等小决定或小改变而逃过一劫,只能说是运气在作祟。
人类比其他生物高级,是因为人类拥有自由选择善恶的权利。
动物是没有这个自由的,因为动物的食性是被“编码”的,狮子天生食肉,而绵羊天生食草,所以动物界没有泾渭分明的善恶之分,绵羊不去攻击狮子,不是因为善良,只是它没有这个需要。
人类世界则不一样,为善或是为恶,都是人的自主选择,如果只能选择为善,那便不叫自由,在可以选择为恶的条件下选择为善,才叫真的善。能力有大小,善恶也有大小。但是一些人的为恶势必给另一些人带来伤害,换句话说,会让好人遭难。
而自然界则依照特定的规律运行,比如重力,即给了我们稳定的安全感,让我们能坐下工作,躺下休息,能让高楼平地而起,而不是像太空中一样,让建筑材料四处飘散,但同时,重力的存在也让高空坠落成为可能,造成重物砸伤、高层坠亡等事故。自然规律不可能选择性地发生作用,把好人排除在外。
身体也有身体的规律,不讲科学、不顾辛劳,让身体承受太大压力,都可能造成伤害。但是,生命如果没有终点,则意味着生命中的那些痛苦也都没有终点。生命的有限性才让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有了意义。
总而言之,有些不幸完全是出于运气不好,有些是由坏人所致,另外一些完全是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必死的人,生活在一个受自然法则限制的世界里的缘故。
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好运心存感激,我们能躲过别人的灾难,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做对了什么,只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幸运。
如果灾难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善恶,人有选择的权力。
面对灾难,人也有选择的权力。
首先,对身遭不幸之人,我们要保留最大的善意,而不是恶意揣测、恶语相向。
比如,对于那些遭遇强奸的受害者,人们常常会说“一定是她们衣着太暴露才引起了别人的色心”。但是国外有一个强奸博物馆,展出的是受害人在事发当天所穿的衣服,大多都是非常平常的T恤仔裤,甚至还有警察执勤的制度等,其中不乏男性受害者。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不应该是那些施暴的败类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痛下杀手?
也不要用“这不是他的错,他没有选择的自由”来为恶人开脱,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要剥夺他赖以为人的自由,迫使他重回动物的阶段。
面对朋友,不要做“约伯的安慰者”,诱发朋友的内疚和愤恨。
如果是我们自己遭遇不幸,我们得跳过对过去和痛苦的注意,不要停留在“为什么这事发生在我身上”,而是问另外一个打开未来之门的问题:“现在问题已经发生了,我该怎么办?”
人生必须要活得有意义,而不是为了对抗什么。“如果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就不会发生什么”的想法,是在跟既成事实较劲,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也会让自己被内疚裹挟。
更有意义的做法是,把灾难变成一份礼物,让我们变得自律,团结,挑战自己的弱点并逐渐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