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是周国平的一本书,听很多人提起过,曾经无知的我以为这是一本讲述父亲陪伴女儿长大的温情故事,但是近来读后才发现是一个多么无奈的现实。已经身为人母的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真实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天堂掉入地狱、在地狱徘徊纠结的痛苦与挣扎。但是诚如作者所说,没有谁可以真的去体会一个人的痛苦,哪怕是夫妻,都只能各自面对自己的痛苦,无法共同分担。
妞妞,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一个爱好音乐对语言及其有天赋的女孩儿,却在出生一个月就被确诊罹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个生命尚未绽放,就被宣布了凋零,作者一家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要么瞎?要么死?这个命题在作者看来是个怎样都没法选择的课题。作为父母在面对亲骨肉时,真的没法用理智去作出判断。虽然周国平是哲学家,可是他也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父亲,他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办法用哲学去引导和开通自己。他也一直在悔恨没有及早摘除眼球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可是作为父母,如何去选择让孩子瞎还是让孩子死。
随着癌症进入晚期,妞妞的痛来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厉害,已经不是一般止痛药可以压制的了。每每看到她痛着哭喊:“磕着了!磕着了!爸爸想办法!”时,我心底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抑和苦痛。就像作者所说,他这个爸爸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让这个小生命减轻苦痛。于是安乐死成了家人心中不可言喻的一个备选项,但是真的要把备选项作为一个选项又要经历多少生命的拷问。是让她早点结束痛苦离开,还是尽量延长她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我觉得这又是一个父母无法作出的选择。
而可怜的妞妞,她根本不明白为什么她的生命中要承受如此之痛,她是如此清澈纯粹。她只享受了几个月的光明,甚至还来不及看清父母的模样,便永入黑暗的深渊。当看到她挥着小手,不断喊着“亮亮,亮亮”,跟光亮永远诀别之时,我觉得有泪水从我心里滑过。每当病痛发作之时,她如此弱小的身躯是如何承受起很多成人也无法承受的折磨,而当病痛稍微缓解,她又那么活泼热情地投入生活之中,成为家中的快乐源泉。作者不知道在妞妞尚未对人世颇有留恋时离开算不算是一种好的结局。
任何人的离开都不会减少这个世界的快乐,当作者为了女儿病痛来回奔波、承受着身心的折磨之时,街头照样有着那么多孩子在欢乐地玩耍,人们照样开心地谈天说地,仿佛他们不是处于同一世界。没有谁能真正感同身受另一个人的痛苦,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女儿刚出生就要遭此厄运,他甚至诅咒命运给他带来一个这么大的悲剧。他刚刚因为女儿的诞生感觉自己的生命变得完整,却又要静静等待女儿的死亡。没错,是静静等待,除了妞妞自己,每个人好像都在等待她的死亡,真的太荒谬了!
每个人都无法亲眼看见自己的出生和死亡,孩子的出生帮我们补上了一课,送年迈的父母离开又补上了另一课。作者没有想过,这两个缺失都是由自己孩子来补上的。妻子雨儿说:我们再生一个女儿吧,让妞妞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可作者坚持认为,妞妞走了就是走了,已经不存在了,她不会被任何人代替,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她,她的存在已经尘封在记忆里,一段悲痛的记忆。作为哲学家,他无法用自己的专业来解释发生在女儿和发生在他们这个小家庭身上的一切。因为他是一个真实的父亲,一个真实的丈夫,在面对世界上最亲的人时,哲学并不起作用,理智也不起作用,很多时候选择在于你真的无法选择,于是便被动选择,将这个难题留给命运。
我们每天都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也耳闻目睹了诸多的生离死别,只有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才刻骨铭心。你的痛苦、你的幸福,都只是你自己的,天然就有一道围墙,没有谁可以感同身受。就像作者说的,他和雨儿也只有各自面对各自的伤痛,彼此尊重对方的伤痛。作者后来跟雨儿还是离了婚,各自又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也有了另一个女儿,但是那不是妞妞,也不可能会是妞妞。
生与死永远都是一个无法详细论述的高深话题,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在撰写着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从生下来就注定会走向死亡,没有谁会不一样,从这一点上来讲,好像上天是公平的。生命有时沉重得会让我们喘不过气,但是太阳照样东升西落,四季照样更迭不休,向阳而生便会遇到生命之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