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困难、害怕的或是疑惑的总不自觉向父母倒苦水。父母也总是一如既往给出指引或支援。
“也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你,你就老了。”
猛然发现,父母遇事在问我意见,着急会向我诉苦,甚至从没想过父母也会掉眼泪!
这到底是怎么了?
从小到大,什么都不用我操心,父母姊妹都替我顶着天。
长大嫁人,更不用我操什么心,婆婆”一手遮天”🤭。
没听过啥大道理,作为老幺也用不着处理大家庭复杂关系。但对父母如何对待爷爷奶奶的印象深刻。
不管多晚回来,父亲都要陪奶奶,奶奶躺床上,父亲坐躺椅,直到半夜父亲打盹,奶奶叫不应,索性就睡了,基本深夜父亲才会回我们的小家。这个习惯,父亲一直持续到奶奶过世。母亲每早会沏好鸡蛋花让父亲上学路上捎给爷爷,这个习惯也持续到爷爷过世。
小时候,最想吃得就是奶奶的麦乳精,爷爷的香油鸡蛋花,但母亲说了“小孩子吃好东西的机会都在后头呢!”。
好东西是要留给老人吃的,从小到大留的鸡腿都是爷爷奶奶的,大冬天里清香的绿油油的圆圆小橘子也是爷爷奶奶的。不过,好在爷爷奶奶会一边数落父母,一边分享给我们解馋。
长大成家,近嫁却远居。刚开始二人世界无拘无束,有了小家伙,公婆也背井离乡来照顾。看过、听过太多的婆媳大戏,好在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相信“真心换真心”,我也像父母对待爷爷奶奶一样对待公婆。
幸运的是,婆婆善良贤惠,聪明能干。家里交给她,我和先生放心挣钱。唯一做的就是“她说我听、她说我买”。
我愿意,也一直听婆婆的。
这两年,婆婆突然大病,我竟被她“推上位”。约医生、备案、备资料、小家起居、大家庭关系处理,也一度心累到问“凭啥?”
转念一想,我不做谁来。家庭就像一股绳,往一个方向拧就越拧越紧,才更有力量。
可明显发现,老人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开始会看我们的脸色。有些事,可能会拖到不能拖才来问。每次问老人“您怎么不早说?”得到的回答,不是“本以为没啥事”,就是“看你比较忙、比较累”。
心里难免抱怨,再忙再累,家人还是最重要的。有时着急了,语气难免有点重。
清晨读论语,看到关于孝道的讨论,很受启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段话说的是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儿女要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帮父母做;有酒饭,让父母吃,这样就尽孝了吗?”
是呀,老人操劳了一生,儿女尽孝很应该。去照料他们,关心他们,最重要的要尊重他们,对他们说话、办事的态度和语气都要好。哪怕是教了一遍又一遍的微信小程序操作,哪怕是叮嘱一次又一次的服药时间……都要像父母当初教我们一样,耐下心来好好说、慢慢说。
或者时不时上个请教,哪怕学做道小菜,如何整理家务,哪里的菜新鲜又便宜,怎么带孩子更好?
父母总是在给我们撑伞,即使体力、能力跟不上,心依在。作为儿女,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怎么样,态度先行。爱他、尊重他、守护他,让他更大胆一些。
如果你的父母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或许你可以先从小事做起,说话语气好一点、慢一点,静下心来陪他聊聊天,放下工作和手机好好陪他吃个饭……
他陪我长大,我陪他变老。
这是最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