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城旧书摊,我没事就喜欢去转转。在三元区一堆横七竖八的旧书里,我发现一本《小说散文选》。这是标着衡水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的一个小薄本集子,扉页“编者的话”说是为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编印,“大都是我区作者近一年来的创作”。
大概就是1979年国庆前印的吧,本子设计很简单朴素,纸的质量也比较差。里面的作品一看,就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记述描写议论抒情都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激情。
令我特别高兴的是,目录第五篇是《杏林庄喜事》,作者李儒林,这是我师专中文系写作老师的作品啊!
三十多年前,在写作课上,李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篇小说的写作经过。记得他还在课堂上给我们读过其中的片段,他那带有鼻音的浓重的一口京腔,声若洪钟,字正腔圆。《杏林庄喜事》发表后,当时获得了好评,好像李老师说过中央广播电台还播放了。
在师专读书的日子里,李儒林老师曾给过我鼓励和温暖。写作课上好几次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让我在讲台上读,还让我到他家去玩,这在我是无比的殊荣。记得他说文章的语言要生活化,要自然朴实,他说他老伴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的语言却很鲜活生动。好像是举过一个例子,有次他老伴说他家的白猫像一个白色的棉花球一样。我今天喜欢读书喜欢写作,是李老师给了我力量。
印象中,李老师是一个正直纯洁的人,似乎脾气有点急,他的嗓门永远很大,瓮声瓮气的。
李儒林老师老家是北京顺义人,记得他说过在北京二中毕业,与韩少华从维熙是同学。
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李老师,听说他退休后不久就去世了。
今天捧着这本书,有些遗憾,有些难过。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李老师的《杏林庄喜事》,他纯正响亮的一口京腔又在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