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洋是我前同事,销售员。有一次,他希望我能在企业公众号上推送一篇内容,介绍公司产品的高性价比,以方便他争取客户。为了更具有说服力,他还给了我一组和竞品的对比数据,让我写进推送里。
当时H5页面还比较火,所以我决定把这组对比数据的每一项都做成H5动画,一层层给消费者剖析,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更有性价比。对一个文案而言,第一次做H5,而且还是动画效果的,难免有些吃力。我要构思叙述主线,设计版面,搜索整理图片素材…但说实话,我做得确实非常起劲儿。
几天后,H5成功推送。讲故事,动画,H5等这些元素搭配在一起,对于习惯了一板一眼的传统企业而言,颇有些吸引眼球的效果。一时间,公司上上下下都在转发、点赞。我心想着,郭洋你准备好好感谢我吧。
没过多久,他还真来找我了。但他对这个H5的评价却出乎我的意料。
”不实用“,他毫不客气地说,”客户最想看的是性价比的数据,而不是花里胡哨的H5动画,客户忙得很,哪有功夫一页一页去翻“!
“那你的意思是只要我做一张表格,贴上去就ok了?”我问他。
“嗯,一张表格也比弄这么复杂好”,他说。
在广告界,素来有文艺派和理性派的争执。文艺派主张创意第一,要用大创意来吸引眼球;理性派则倾向于消费第一,每一条信息的发布,都应以直接促进消费为目的。那次碰面之后,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思路有问题。但今天的重点,并不在于辩证这两种思路孰优孰劣。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郭洋又来找我写稿,他筹办的一场小活动需要报道。当天活动现场,有一个环节是施工展示——装修的技工,要用搅拌好的涂料,把整面墙刷白。
郭洋悠悠地走到我身边,说:“你看师傅一手拿着毛刷,一手端着涂料盘,是不是很像画家”。
“额,是有点像”。我附和着。
“画家装饰画布,我们装饰墙面,你看这是不是就能写篇文章,多好的品牌宣传素材”。他对这个发现高兴不已。
把一个刷白墙的工人比喻成画家,洋洋洒洒来一篇品牌公关稿,以彰显企业的人文情怀,想想就觉得烂俗的企业宣传剧情。但最让我不解的是,前阵子他才刚用“花里胡哨无用论”吐槽过我,本以为他是个追求务实的人,却转眼就提出个这么硬的广告想法。
后来我回忆,自己在接手原公司微信公众号前,曾写过一篇公众号运营的分析。分析里逐条批判了公司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描绘了接手后的美好愿景。但不幸的是,真当自己接手之后,虽几经挣扎改革,却仍像跳进了一个漩涡,每日被KPI环绕而自顾不暇,曾经的规划也都抛到了脑后。
辞职以后,我还是会不时翻看老东家的动态,每次看都会发现很多问题,同时也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其实自己也犯过,只不过当你处在那个位置上,就很难看到罢了。
如此看来,郭洋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也就不难解释。他在批判我的作品时,是以一个销售的身份,他希望每一句话都是干货;而他在提出品牌宣传建议时,却是站在了另一重身份的视角上。现在我更明白,“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是脍炙人口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