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小说《晓云》讲述了一个女高中毕业生夏晓云外出做家教,和她的小学生的父亲恋爱最终被原配拆散的悲剧。这段美好却短暂的爱情正合主人公的名字,如同彩云一样易逝,不由让人想起一首古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晓云出生在一个畸形的家庭,她母亲本是她父亲的学生,在交流学问的过程中对老师产生爱慕,并且主动告白。当时她父亲已经是个有妇之夫了,但她父亲的原配夫人是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两人是包办婚姻,毫无感情基础,所以还是接受了她母亲的追求,两人为了爱情远走他乡,晓云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因为父母的关系不见容于当时的社会,晓云自小跟着姥姥长大,父母之爱缺失,还有周围人的流言蜚语和冷嘲热讽,晓云身体孱弱,性格敏感内向,对关爱和温暖极为渴望。所以她对她的小学生晶晶很喜爱。后来她见到了晶晶的爸爸,梁思敬,一个年轻有为的实业家。敏感的她一眼就看出梁思敬和夫人的相处模式不太正常。原来,梁思敬是个孤儿,长大后在何家开办的公司做事,老太爷看重他的才华和能力,就做主让他和大女儿何静娟结婚,当时梁思敬只有20岁,而何静娟已经28岁,虽然小男孩爱上年长八岁的大姐这种事情并非完全不可能,但一般这种爱情模式要么是男女双方都特别有才华有思想,灵魂相合可以忽略年龄差异,要么是女方保养得宜,不仅看起来年轻,心态也青春阳光,性格活泼可爱。但何静娟既不是才华横溢,也不是青春活泼的中年少女,反而是既没有文化修养(只读到初中),性格又很强势生猛(十几岁就帮她父亲做生意,以手段毒辣和心机著称),所以梁思敬不可能爱她,这明显是一桩交易性质的包办婚姻,所以梁思敬只能事事屈从何静娟。可是梁思敬毕竟是个正常的男青年,他内心仍渴望发自内心的纯洁爱情,所以在日本拓展业务期间和一个日本姑娘生下晶晶,而何静娟是个厉害角色,她出其不意地去了日本,拆散了他们,还把晶晶的生母逼得自杀了。所以梁思敬虽然外表光鲜,但内心很压抑苦楚,也是缺爱,所以他第一次看到晓云的时候就注意到她的红雨衣,苍白的脸色和忧郁的神情。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不过是有一次晓云给晶晶上完课后赶上下大雨,晶晶和梁太太出于礼貌都要求梁思敬送晓云回家,同病相怜的两个人第一次接触就感觉很来电,之后晓云的心里就暗藏了一段心事,她总是处心积虑地“安排”偶遇他,只为了能看到他。梁思敬不是直男,晓云的小心思他不是不知道,但他内心也是愿意的,所以每次都配合她。经过多次的“恰巧偶遇”,他向她表白了,那一次晓云平生第一次痛快地让眼泪肆意流淌,这是幸福的泪水。可是单纯的晓云不知道,这竟然成了悲剧的开始。她和任何一个陷入恋爱的女孩一样,免不了歇斯底里地粘着梁思敬,一向保守的她竟然第一次以看望好友美惠为幌子,只为和出差的梁思敬同车一小时,而后又追到旅馆,情不自禁发生了关系。这一次发生关系,她的身体就有了变化,而梁思敬却浑然不知。后来梁思敬为了两人能够有未来,应允了梁太太要他去日本拓展业务的要求,并且准备为晓云办理出国手续,还打算把晶晶也接过去。这个时候何静娟充分发挥了她的心机和毒辣,她一边说她不喜欢去日本,她不会跟他去,一边早就知道梁思敬暗中和晓云来往,暗地里办好了出国手续。单纯的晓云此时完全沉浸在玫瑰色的幻想里了,她根本想不到他俩的事根本瞒不过何静娟,且不说何静娟比私家侦探还厉害,就凭她三番五次打电话到梁思敬的公司,肯定会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出来。而且还同时发生了一系列很怪异的事,先是她的异母姐姐夏文芳一反常态地和她打招呼,接下来她母亲又去和夏文芳见面,回来之后看起来心情很不好,病了好几天,当她母亲好一些后又话里有话地说起梁思敬,晓云虽然单纯,但她毕竟是个敏感的女孩,这一系列事情她感觉不太对,可是又说不出到底怎么回事,却又一点都没想到是悲剧的开始。女性的感觉是很灵敏的,但恋爱中的女性又往往为了一个幻想自欺欺人地选择相信,直到晶晶的考试成绩发榜,她去梁家道贺,不料等来的却是何静娟跟她摊牌,她已经把公司的电话拆了,她要带晶晶去日本。晓云才反应过来,原来她母亲早就知道她的事情了,夏文芳找她母亲见面反而是善意的。她回到家里发现了梁思敬写给她母亲的信,明确表示答应她母亲不会再找她了。她幽幽地感叹,如果她早告诉梁思敬她怀孕的事,他不会轻易甩掉她,如果她不瞒着她母亲怀孕的事实,她还会要求梁思敬不再纠缠吗?如果她早点向她的好朋友美惠吐露心事,美惠也能帮她在母亲面前说项。。。。可是这一切都晚了,命中注定他们不会有交集,小说以云散日出结尾,也许作者希望晓云能够走出情感的阴霾,迎来光明的新生活,今后遇到一个真正爱她的人,相守一生。
现实中晓云这样的女孩子不少,她们生活在单亲家庭,父爱缺失,很容易爱上已婚男人,可是男人都是很理性的,他们会顾虑对妻子和子女的责任,还有社会地位,名声,如果为了情人离婚会失去已经有的一切,他们是不会铤而走险的,而当了小三的女孩还傻傻地认为他对自己是真爱,早晚会给她名分,甚至男人不离婚她们也能找出各种理由为他开脱。梁思敬的情况要特殊一些,其实从本质来讲,他并不坏,本来他和何静娟的婚姻就是一桩买卖,没有感情基础,和别的女孩恋爱按理说是符合情理的,他内心有真诚善良的一面,所以会对晓云由怜生爱,他也并非没有责任感,他也为了给晓云未来做出努力了,但是就像晓云所说,他最大的缺点是太屈从现实,确实,他是个孤儿,靠着岳父的提携发达,如果离婚他就会重新变得一无所有,他小时候受过没钱的苦,自然不会放弃现有的资源和地位,就像老舍说的“穷人的爱情只能是买卖,情种只能生在富贵之家”其实这个故事和张爱玲的小说《多少恨》有点像,但其实有很大不同。《多少恨》里的虞家茵和夏宗豫都是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人。虞家茵完全不是夏晓云的敏感孱弱,她是个很强势很有主意的女孩子,夏宗豫的原配妻子是个毫无见识和能力的农村妇女,又重病缠身,不久人世,夏宗豫是靠自己的能力做事业,没有靠妻子娘家的提携,所以离婚并不难,何况夏宗豫是为了和虞家茵结合打定主意要离婚。他二人的恋爱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夏宗豫对虞家茵不是由怜生爱,而是从欣赏而来的,虞家茵也没有像夏晓云那样歇斯底里地粘着夏宗豫,她始终都是不卑不亢的。本来他们是很有希望的,如果不是虞家茵那个不成器的父亲总给夏宗豫惹麻烦,以老太爷自居,被势利的女仆嚼舌头传到原配耳朵里,原配大哭大闹,坚决不离婚,不得不说夏宗豫比梁思敬硬气多了,按当时的婚姻制度,不离婚虞家茵也能和他在一起,但他一定要虞家茵成为他的正式妻子,如果不正式结婚,就是不尊重她。虞家茵也是个很有骨气的女孩子,她虽然珍惜爱情,但她不会为了拥有爱情而放弃尊严,把自己放在姨太太的尴尬位置上,善良的她又不愿乘人之危,最终她主动退出,对夏宗豫谎称要和她表哥结婚远走他乡自谋生路去了。
以前很多评论家说张爱玲的小说的底色都是苍凉,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但其实张爱玲写的比较成功的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其实都很强悍,无论是曹七巧,白流苏,还是葛薇龙,顾曼桢,她们都像俄狄浦斯一样对既定的命运拼命反抗,曹七巧、葛薇龙后来变得很可怕也是因为强烈而健康的欲望得不到释放的变态反应,白流苏敢于离婚回娘家生活,为了再婚和妹妹竞争,后来又只身去香港找范柳原,在战乱中结婚,显然也不是软弱之辈。顾曼桢更不用说了,经历了那么多足以让一般人彻底摧毁意志的狗血事件,还能倔强地活着,当单亲妈妈带着儿子生活。这和张爱玲本人的性格有关,张爱玲也是个特立独行的强者,不像她父亲,倒像她母亲和姑姑(这很有可能是家族性),她姑姑更奇葩,年轻的时候看上一个有妇之夫,78岁的暮年和年轻时的心上人结婚。林海音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庭和睦,她本人的性格也是冰心那种晶莹温婉型的,所以夏晓云不可能是虞家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