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的内容,我们或许更熟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尤其是“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处处可见,可是读懂读透的不多,悟了践行的更少。对于这句话,我们要从整章来理解,要读懂弄通“道”、“法”、“自”、“然”四个字的不同意蕴。
“道”就是老子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是对前文的总结,前二十四章读得越透彻,这段话越明了,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循环往复的世界整体。
“有物混成”,这个物可以是所见所闻的任何东西,也可以是不可见不可闻的任何事物,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原子分子、日月星辰、物质意识都在其中,说的就是“世界之整体”。
“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说的还是“世界之整体”。于人类而言,天地很大,却仍在世界整体之中。“生”和“母”既描绘出天地包含于世界的图景,又阐释出人类从“混沌不分”到“黑白分明”的认识过程。比如,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最初印象,是一个整体轮廓,通过回忆细节或者仔细观察,可以通过五官等细节特征更好的辨识出这个人来,由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就像读书,粗读了大意,细读品人生。而人类对天地的区分,就是对世界最早的细分,比如“一画开天”,在天地之间一笔画出分出天与地。如下图: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句话讲的是“道”的广阔无垠而又循环往复。一根线再长,也终有两个尽头,但是当这根线首尾相接,即使是橡皮筋,依然能沿着线的方向一直绕下去。就像我们说的循环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因为循环起来了,才可以无限无垠。
因为世界这个整体无边无际,一言半句说不清楚,所以“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勉强起了个“字”叫“道”,起了个“名”叫“大”,所以我们说“大道”,“大”就是“道”,“道”就是“大”。
古代,“名”、“字”往往互补,比如诸葛亮字孔明,李白字太白,“大”同样补充解释“道”,所以文中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逝”曲折、拐弯行进。整句话意思为:“大”是拐着弯地远行,走远了又拐回来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绵延不绝的图景。一件事走了,另一件事跟着就来了,一件件事在我们周身循环往复,说这个事远,却又很近,就像我们说“安全无小事”,要时刻警惕小心。同时,这里隐藏了一个常识:近大远小!老子用“大”这个词来补充,就是要告诉我们“大道”离我们很近。
所以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大道,离我们很近,天就在上面,地就在脚下,自然大道就在我们身边!一呼一吸尽是“道”,念起念落亦是“道”,事来事去更是“道”,呼吸、起落、来往,无不循环往复,吸进来的、想起来的、遇到的,就是当下最“大”的事!所以每一口新鲜的空气都很重要,“吐故纳新”嘛;每一个小念头都很关键,“一念佛魔”嘛;每一件小事都很“大”,“见微知著”嘛。
因为“道”就在我们身上,所以佛家叫做“本身自足”,自然科学里就叫宇宙全息律,就像一面镜子能照见完整的人像,当镜子打破,每一个碎片依然能照见完整的人像。这面镜子就像一颗清净心,不论大小,都能照见自然的规律,这面镜子就像茫茫宇宙中的人类,虽然小如尘埃,但依旧能照见宇宙的全貌。就像俗话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然后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意思是说,我们生活的空间有四“大”:道、天、地、人,人要占上一“大”。因为生而为人,所以人离我们最近,看得最清,接触的最多,就如之前说的“近大远小”,从“人”这个最大的事物上着手,然后到天地,到自然之道。就像做事从当下着手,从身边事开始,然后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人到天地,由天地到“道”。
同时,“人”为思维行动的主体,天、地代表人所在的位置。(详见《定乾坤 白话系辞上传 第一章》)如易经言,“天地定位”,不同的“小天地”,不同的环境,赋予人不同的位置与职责,有身在农村种田的,有身在市井经商的,有身在官场为官的……这就是每个人的“位置”,在其位谋其事,做好了,就是人之本分。古时称“天地人”为三才,三才合而为一,意在告诫大家:人,要有了自己的位置,才知道要做的事!
再看“道法自然”,“道”为世界之整体,“法”为效法,“自”为世界之自身,“然”为本来该有的样子,意思就是:世界按照自己该有的样子运行!而我们呢?要先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顺序,根据“天地人”三才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才能开始分内之事“然”。
所以,“道法自然”很大,那是世界运行的事,我们要从做人开始,“法地、法天、法道”,才能“道法自然”。所以,不要一句“顺其自然”就不作为了,不要一句“自然而然”就随波逐流了,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本分,定下来,该做之事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