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数据大爆炸,有必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分类和孵化,否则我们就会慢慢迷失掉自我,淹没于信息洪流中。建立一个兼容性好,同时又值得信任的信息孵化系统不可或缺。这个系统需要具备收集、缓存各种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在这个系统中,也需要进行多步的筛选、加工,把有用的知识消化、记忆,把必要的信息存贮和利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这个系统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行动,把行动转化为能力。我使用3个app来逐步完成整个系统的各项职能。Inoreader作为RSS订阅工具,负责信息的收集、缓存和第一步筛选。Pocket作为稍后阅读工具,完成信息的“深度阅读”和第二次筛选。Evernote作为GTD管理系统,负责重要信息的第三次筛选,必要信息的存储以及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步骤。
1. Inoreader,信息入口和过滤器##
Inoreader是一款RSS订阅服务,那么什么是RSS?
RSS(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消息来源格式规范,用以聚合经常发布更新数据的网站**,例如博客文章、新闻、音频或视频的网摘。RSS文件(或称做摘要、网络摘要、或频更新,提供到频道)包含全文或是节录的文字,再加上发布者所订阅之网摘数据和授权的元数据。
简单来说: 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聚合真的很简单)的简称。RSS最擅长做的事情:把你感兴趣、关注的所有信息全部放入一个池子中存着,统一管理。有了RSS,你就不需要在各大信息门户和公众号间,东看看、西看看,最后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google Reader可以说是最成功的RSS订阅服务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无疾而终。之后,相继出现了一些RSS服务的继任者,国内有有道,国外有Feedly、Inoreader等,其中Inoreader算是其中的佼佼者。Inoreader有几个优点,比如:快捷键极其便捷、内建的资源和分类十分丰富、与chrome RSS extension配合使用可以轻松加入外部资源、与Pocket和instapaper等“稍后阅读”工具无缝衔接。以上优点足以保证我可以:1.轻松收集和加工我想订阅的各种、几乎是所有资源,博客、网站、学术期刊都可以一网打尽,毫无遗漏。2.有各种快捷键的支持,让浏览、略读摘要十分快速方便。3.与Pocket的无缝衔接,可以让我的“稍后阅读”无缝进行,只要一键就可以保存到pocket中。有了以上几个优点,Inoreader可以说是我收集感兴趣的海量信息、进行初步浏览、过滤和加工的不二之选,这绝对是信息收集、缓存和过滤的瑞士军刀。最近Inoreader又改善了ios端的体验,无论电脑端和移动端,做到全面覆盖,十分便利。
2. Pocket,深度阅读器##
Pocket是一款稍后阅读工具。稍后阅读的理念是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生的。web2.0的时代,互联网上信息满天飞,如果你愿意,网络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碰到你感兴趣的文章,你可以读上一整天都不会重样。因此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情景:你正在网上读一篇很感兴趣的文章,中途有事不能进行,那么怎么办?传统的方式,把这个网站保持为书签,之后再打开网页看,但是这样文章多了,一方面保存书签麻烦、一方面不便于管理。这时候“稍后阅读”理念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稍后阅读”就是把文章保存之后再读,这一理念慢慢发展成为“浏览和阅读分离”的概念。浏览和阅读的分离可以为阅读创造一个更加优良的体验,你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任何时间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是一种“深阅读”,而不是互联网上的泛泛浏览的“浅阅读”,深度的阅读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消化,同时主动的深入阅读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宁静、平和的阅读情境。
Instapaper这款开创性的app发扬光大了稍后阅读的理念。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Pocket作为后起之秀,无论在与其他app的兼容性、多平台的同步速度、用户界面的友好性、还是稍后阅读的文章排版上都后来者居上,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因此,在instapaper和Pocket间,最后我倒向了后者。把Pocket作为我稍后阅读的首选工具,也是因为其可以和Inoreader进行无缝衔接,Inoreader中的文章可以一键保存到Pocket中,而且还可以在Inoreader中为保存的文章添加标签。因此Pocket成为了我信息加工workflow中关键的第二环。从Inoreader中传输过来的信息,在Pocket中进一步的阅读和加工。Pocket具有非常好的阅读体验:排版精美、阅读的字体背景和模式设置灵活。最为关键的是Pocket支持为文章设置标签,标签为文章的分类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让阅读不再盲目,可以分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比如我建立的1方法论(1method),2资源指针(2index),3教程(3tutorials),4理解力(4understanding)标签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文章类型,进入不用的信息孵化路径。
3. Evernote, 个人专属GTD管理系统##
Evernote也就是传说的印象笔记,这是一款云笔记服务。但是同样它也可以用来做GTD管理的工具。Evernote是我信息加工workflow的最后一环,这里有我建立的GTD管理系统。GTD系统中我建立了一些基本的GTD元素,比如说收集箱00inbox,这里收集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信息。在Pocket中阅读的文章,判断其价值,把最有价值的信息继续分享同步到Evernote的00inbox中。由于pocket良好的兼容性,到Evernote的同步也毫无障碍,在5秒钟内就可完成。
在inbox中,利用evernote的标签功能,使用4类信息分类系统进行孵化。
方法论(1method),深刻的洞见可以指导你学习新知,行动务实,尽可以地发挥你对世界的影响力,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
资源指针(2index),这些指针可能是Reddit上他人分享的教程,或者是最近很火的工具包,这些指针通常可以指向优质的、系统化的资源,根据这些资源你可以组织系统化的学习。
教程(3tutorials),这些知识会支离破碎的分散在各处,可能是技术大牛的博客,可能是科技新闻网站,也可能是微信公众号。他们的特点是:零散,碎片,但是代表着前沿和尖端。对这些内容你要小心梳理,严加管教,不然就是一盘“中看不中用”的信息散沙。
理解力(4understanding),一般的理解力,就是所谓的common sense的理解。针对这些内容,你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力去思考如何使用它们,你只需要任由思绪跟随着文字而流淌,流到哪里算哪里。这些讯息的作用是培养你对一个领域或者一个学科的一般的感知和洞察。
使用三个app,把每个app的专长发挥到极致,另外得益于app间的良好兼容性,整个信息孵化workflow的功效才会发挥到最佳。Inoreader作为RSS工具,让信息的聚合变得简单,其灵活的快捷键让信息的浏览和筛选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Pocket作为稍后阅读工具,其优良的阅读体验以及便捷的标签管理系统,让对信息的阅读和管理变得轻松自在。Evernote搭建的GTD系统,肩负着最后一道信息的筛选以及知识到能力转化的关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