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能够自己把一个事情做好,但是却不一定能够系统地把这其中的方式方法和核心问题进行很好的总结归纳,并且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别人来学习。
这其中需要的是不断地提炼总结的能力以及很强的逻辑能力。Spenser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他不但自己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自媒体大号,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炼,福泽到了更多希望能够做好新媒体写作的人。(虽然听完课之后,觉得Spenser应该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热爱表达,金句频出的人,写作只是他这种表达欲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来听这个课程的初衷很简单。作为一个营销从业人员,新媒体写作和运营是我们现在做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大家都想做爆款,都想提高曝光度,但是how呢?落实到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去评判那个标题更好?这句话该不该写?文章写多长?怎么排版?这些都是最容易存在争议的点。在平时的工作中,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主观认识去进行判断,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进行判断。
作为一个还没有成功地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个自媒体大号的人,在我平时的工作中,我会更多地凭借直觉去指导文案的工作,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记得之前我带过一个很有想法的文案小朋友。他执着地热爱着写作和表达,也常常会有一些金句在文章里闪现。可是我们在经历一番很拧巴的工作阶段之后,互相不接纳对方的观点,最后小朋友选择了离开。我觉得如果我那个时候能够听到Spenser的课,那么我能够从一开始建立好他对于新媒体文案这个工作的清晰认知,以终为始,可能我们都不用经历这样的过程。
新媒体写作用户体验才是王道,这个本质就决定了写作的内容和性质一定要考虑你的读者,不能沦为一场自嗨。
还记得我之前每次给那个小朋友布置完选题,他就很兴奋地去吭哧吭哧开始写,每次得意洋洋地甩给我一篇长篇大论期待我的表扬时,总是换来我的一脸黑线。。。
全篇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经常一屏也读不完。文字比较晦涩,读起来很费劲。最重要的是,整篇文章都感觉作者在自嗨,完全感受不到和读者的互动,满屏都是你看我多有内涵的优越感。
那个时候我只能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那样是不对的。你应该如何如何改。也许我的意见还不够直接有效,没有办法去纠正他认知上的问题,于是他最后选择了离开。
最后来说说《年轻人,你为什么不上班?》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节奏感是非常好的,读起来非常地流畅。读文章的时候就像是作者在跟你聊天一样(已经可以脑补Spenser把这篇文章口述出来是什么语气)。文章的金句频率是非常高的。一开头就是金句,然后接下来几乎每一两段就是金句,作者还会特意把金句给加粗出来,加强你的关注度。一个接一个的例子,加上一连串的反问句,不断牵引着读者的思想,读完,然后点击右上角,转发朋友圈。
这篇文章选了一个有争议,大家有很多观点想要表达的一个话题。成长在一个快速发展但物质相对充裕的时代,该如何去平衡工作和生活?该追求个人理想,崇尚自由还是拼命工作?我觉得这是现在年轻人,特别是90,95后的迷茫。不管是否认同应该加班,这篇文章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表达观点。
那些忙着加班,但是迷茫的年轻人,转发这篇文章是给自己打的鸡血,是获得别人认可的机会。是啊,不加班干嘛呢?
对于那些稍微有所成就的年轻人,这更是一个晒优越感的好机会。我成功,是因为我够努力,够上进。
当然了,对于那些追求个人生活,崇尚自由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表达自己生活态度的好机会,转发这篇文章,然后驳斥它的观点 “人活着应该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是盲目的加班。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些给你洗脑让你加班的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老板”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可能也说出了一部分在工作中管理年轻人遇到了困难的老板的心声。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90后,尤其是95后不好管理,个人主义太强,责任感弱,一不开心就不干了。我们完全可以脑补出无数个“上了一点年纪”的经理,在和小朋友们语重心长地谈话,却感觉内心无力的场景。他们会忍不住拍案而起,这就是我想要说的啊,年轻人,你们到底懂不懂!
其实到底该不该加班?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这篇文章在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之后给了大家很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进大家去晒去转发,才成就了这样一篇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