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川蜀大地中一个很小的村子,远离城市的喧嚣。蓝天白云下,伴着鸟叫蝉鸣,蛙声说着丰收,让炎热的夏天都加了半分清凉。乡村的气息,虽不繁华,但充满着生命的力量,阡陌交通间,青砖绿瓦,炊烟袅袅,随着风吹稻花的声音,家的温暖在此蔓延。在这里,岁月静好,让人不经意间陶醉在这片唯美的土地上。
三伏出生的时候,九冬已经一岁了。当时两家人都放下了地里的活,焦急的在外等着,伴随着清脆的哭声,三伏出生了。两家父亲从去当兵到退役都是战友,所以三伏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指定了娃娃亲。当然,这建立在异性上,还没出生,两家就说好,如果是女孩就当姐妹,如果是男孩子就订娃娃亲……..望着比自己小一岁的未来丈夫,九冬咿呀的叫着,笑着,这就是新生命的力量吧。
转眼九冬已经上小学了,三伏还在家念着bpmf。九冬家庭条件在农村来说还可以,所以每次家里面都会多给一点零花钱,每次上学回来,都会给三伏带去一些小零食、小玩具。要去接九冬的时候,三伏也会跟着九冬爸妈,小跑着一起去接自己的“妻子”回家。两家都乐于如此,调侃着“小三伏现在就把老婆看好了,害怕被拐走啊”,对此三伏也只是害羞的躲在两家大人身后。
到了两人都上学之后,三伏也总是跟在九冬后面。小时候女孩子总是会比男孩子长得快一点,望着比自己高一头的九冬,想着这个邻家姐姐的关爱,感受着这种喜欢,三伏就想快快长大,等着我在她前面保护她了。四年级过后,三伏就已经和九冬一样高了,作为男孩子,上学路上,放学途中,那“沉沉”的书包就肩负在了三伏肩上了,九冬想拿回来自己背,可三伏总是灵活的躲过。
“我是男生,我帮你拿,这是责任了”
“就你,小屁孩,还责任”
“我不小了,已经和你一样高了,马上就会比你高的,现在,我保护你”………
童言无忌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在两人身上,到九冬值日的时候,三伏会去帮她,小升初九冬加课的时候,三伏会在教室等她,而九冬也习惯于此了。
九冬去了初中部,三伏依旧如此。九冬成绩很好,到初中部也是尖子班,三伏除了去帮九冬做值日,和她一起回帮她背书包以外,也经常抱着学习的名义,去看九冬,虽然小学部和初中部离得不远,这是一座九年制学校。三伏开始加课了,现在该九冬等他了。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要早熟,所以对此现象,班里玩得好的几个同学总是调侃着九冬。
“又要等你的小未婚夫啊,可惜今天他加课,不能帮你做值日咯”,做完值日的九冬还没有要走的意思,被同值日的同学这么调侃着。
“快回去吧,待会儿吃不上晚饭了”九冬知道这是没恶意的调侃,也不禁有些羞怒的催促着同学离开…….下课的三伏蹑手蹑脚的来到九冬的班级,望着一个人学习的九冬,夕阳透过玻璃窗照在青涩的脸庞上,清风徐来,吹起发丝………
两人伴着夕阳,走在回家的小道上。三伏去教室后,还是敲了敲门怕突然地声音吓到九冬,三伏帮九冬收拾好书包后,习惯性的拿着书包就先出教室而去,望着背着一个单肩包(或许这也是三伏买单肩包的原因吧)还背个双肩包的三伏,九冬也不觉得滑稽,男孩子的目的总是这么纯粹,也可能早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种彼此都习惯的关心。
“今天我爸待会儿到路口来接我们,杀鸡了,阿伯阿娘(九冬爸妈)也在”
“好,那待会儿我跟爸妈回去就好,你不用又一起过去了”
“再看呗,反正离得又不远”
两家关系一直都这样,知道两人一起回,所以基本两家总在一起吃饭,有时候可能只是九冬在三伏家,有时候或许是三伏总在九冬家,两家由于都当过兵,家教也很好,村里也总是喜欢两个小孩儿,善良懂礼貌,两家看着两个小孩儿都把其当做了自己的小孩儿。
“嘟嘟”水泥马路上传来一阵摩托车的喇叭声,三伏爸爸到了。
“九冬先上来吧,那臭小子坐后面铁架子上面没事…….”
其实也坐不到铁架子上,但两人都是习惯于要保护好九冬,三人随着夕阳,三伏背着两书包,双手撑在后面小货架上,随着夕阳,背影逐渐消失在路口。
村子里其乐融融的,牵牛回来的大爷和拿着镰刀在自家地里采猪食回的大娘有说有笑,陌间小童嬉戏打闹,房顶炊烟袅袅,屋内锅碗瓢盆叮叮啷啷,屋外蛙声蝉鸣,一切都很和谐,一切都很美好。三伏家也一样,不知道是两家人还是一家人,和谐幸福。席间不知多少次提起两家孩子,三伏九冬也习惯这些话语了,毕竟从小听到大。也乐于看着两家大人开心的样子。
“老余,回去了”九冬的父母站起身来,“冬儿,你在这边睡还是一期回啊”,
“肯定回去嘛”,看着三伏爸妈也在旁边说着,就在这边留宿,九冬跑着出了门,虽然有过在这边留宿,那也是九冬爸妈没在,需要三伏爸妈照顾的时候,这种带着调侃的话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有些羞涩,接受不了。
“我和你一起,把这些骨头喂老叔家的大黄”,三伏跟着九冬跑了出去,此时晓风残月,地面依旧能看清,九冬和三伏并肩走着,九冬父母跟在后面。四人两人一组,各谈各的,“一家四口”,和谐唯美。
三伏也上初中了,学业开始加重,都开始住校了,一周回去一次,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也没这么多了,不过三伏依旧经常来找九冬,知道了九冬的值日表,也会经常来帮其值日。家里偶尔赶集来送吃的也会给两份,似乎这真的是一家人……..九冬上了县一中,要去县里面,而三伏还在镇上,两人这一年基本一个月才会见一次了,所以到周末三伏总是会借着给九冬带家里面的吃的东西的目的去找九冬,就这样过了一年,三伏也终于可以和九冬一起了,依旧一起上学,一起吃饭,一起学习。
“好像什么都没变呢”九冬带着三伏父母和三伏来到报名处的时候,和三伏聊着
“有的事,一万年也不会变”,感情总是朦胧的时候最浪漫,就在这不太明白的时候。
“学姐,以后又都一起咯,今天我等你吃饭啊,我军训比你早放”,说完三伏就向他爸妈跑去,拿过自己的洗漱用品,被褥,收拾宿舍去了。三伏妈妈也拉着九冬聊了好久。走前还塞了两百块钱,说九冬学习忙,都瘦了。
送完三伏爸妈,九冬也开始了自己的学习,高中就是奋发努力的时候。三伏军训完也投入了学习,在九冬的帮助下,三伏在分班前年考,顺利考进了前三十名,无论选理科文科,都是尖子班。他选择了理科,和九冬一样,也希望最后考进同一所大学。
高中的日子可能因为枯燥,也可能是因为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亦或许因为有彼此的陪伴,不知不觉间九冬高三了,学业加重,此时都是复习之前的知识点,三伏的理科很好,也总算到三伏给九冬“补课”了,两家家长为了不影响到两人的学业,在县一中旁边租了一户,两家轮流照看孩子。
终于,九冬迎来高考了,学习放假三天腾考场。三伏搞得比自己高考还紧张,早早的给九冬买了两个鸡蛋,一根烤肠,还特意把烤肠切开,考哪科就摆成那科总成绩多少的数字,也让九冬有些忍俊不禁。九冬进考场,他就在外面守着,出来也不问考得咋样,怕影响下面的发挥。最后一科,三伏买了一束花在考场外等着,还叫爸妈找了一个馆子,预备摆一桌。
九冬出来了,似乎考得不错,现在就等着成绩出来了。成都的夏天似乎比老家要火热很多,三伏和九冬提前来到了心仪大学的门口,在这儿,三伏说着期望,我一定会来这儿找你的。
九冬上了大学,三伏也转学来到了成都,也希望能离九冬近一点,或者为了和她考上同一个大学到更好的教育水平的地方努力。现在换九冬经常来给三伏加油啦,三伏现在一个月也就放两天,但一到这个时候都会去九冬的学校找她,像其他大学情侣一样,操场,图书馆,食堂,教室,都走了一个遍。没有牵手,没有说话,就这么走着。偶尔提及几句家常,学校生活。上了大学的九冬,不再穿着那大码校服,不施粉黛的她也依旧好看,南方女孩子的温婉,秀气都有体现。
大一的课没多少,没课的九冬跟三伏说了一下,让其好好准备高考,她回去帮家里忙地里,两家老人的年纪大了,承包了一个鱼塘也开始不景气了,所以九冬便想着没课就回去帮帮忙之类的………
在教室里的三伏正埋头苦解一个物理题,突然地面开始晃动起来,吊灯也开始摇晃——地震了。学校老师立刻组织学生,逃到空旷地方。好在无人伤亡,摇晃过后,三伏立刻找老师去拿找老师寄存的手机,给家里打去电话,可一直都处于忙线中,无法接通。当天从老师那儿了解到,震中心离老家不远。他周围的世界都凝固了,又马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跟老师喊着要请假回去,可此时三伏只是个学生,家里又不知道情况,老师肯定也不敢放,只好不断安慰着三伏。
三伏溜走了,回去的大巴只能到离县城不远的地方,路上他走了一天一夜,又跟着救援的消防战士救助了一批人,终于到了镇上。此时原来和谐的小镇早已破烂不堪,变成一地废墟,周围消防战士,志愿者们也不断的搜寻着生者,三伏穿着便装,十九二十岁的他也没人知道他是不是学生,看着他在帮忙,也认为是志愿者。一路帮忙,终于来到了自己的村子,和镇上一样,村子已经不像村子了,剩下的断壁残垣让本该生机勃勃的村子变得一片死气沉沉。
临时搭建的救护棚里,九冬的父母醒来,不断地呼喊着自己的孩子,九冬爸爸还叫着自己的战友。他们只记得当时正在门口吃饭,突然一阵晃动,两层楼房的墙壁砸了下来,此时三伏的父母下意识的推开了前面的九冬爸爸,而九冬只能把妈妈推开,还没来得及跑出去,墙壁就倒了下来。
三伏终于找到了九冬爸妈,也在九冬爸妈那儿知道了情况,所以这几天他拼命一般不断地救助着幸存者,他不相信自己的父母没在了,也不相信九冬死了。终于到了已损坏的老房子周围,他呼喊着,不断地寻求周围消防官兵的帮助,说着下面有人,周围消防战士和志愿者们也不管检测仪的信息,向三伏说的位置挖掘着。
地震过去了,三伏考上了九冬的大学,走过操场、教室、图书馆、食堂。这天三伏请了个假,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提前给爸妈打了个电话
“爸,妈;我下午五点回家,明天去找冬儿”;回复着电话那头的话
“嗯,没事,我请假了的”
坐在车上,回忆起当初自己回家的坎坷,似乎波澜不惊。
“爸,妈,我回来了”
九冬的爸妈走了出来,他们搬到的政府的搬迁房里,离县城不远,市里的大巴车可以直达。
“回来就好,饭做好了,吃饭吧”五十好几的两个老人经过那场变故尽显老态,当兵的九冬爸爸依旧挺拔,可也低挡不住岁月和沉闷心情的侵蚀。
“一年了,明天先去看看我爸妈和冬儿吧,东西都买了吗”席间,三伏询问着九冬爸妈
“买了的,先吃饭”,看着故作轻松的三伏,九冬爸妈也一阵心疼,只能往其碗里加着菜。
“嗯,好,你们也吃,我够了,妈”三伏往嘴里扒拉着饭。
来到老家旧址,后面是三座新坟,虽然一年过去了,可周围一点杂草都没有。应该是经常有人来打理。
“爸妈,冬儿,我来看你们了,冬儿,上次和你说,我考上了你的大学,也逛过了咱们一起逛过的地方,你的校服,学校留的东西我都拿回去了……….”
冬儿爸妈在旁边看着,或是感受到三伏的心情,冬儿妈妈哭着走开了,爸爸也走了过去安慰她去了。
“爸妈,在那边要照顾好冬儿哦,那是你们的儿媳妇呢”又和爸妈说了一会儿,三伏拿出手机,对着自己和冬儿的墓碑,拍了一张照片
“冬儿,我想你了”……….
回去的路上经过了老叔家,老叔家的大黄已经没了,和三伏差不多大的堂弟也没了,三伏叫了一声老叔,或许是去成都后就没见过,老人家差点没反应过来,认出来之后也马上热情了起来
“都这么大了,当初臭小子还总是跟着你和冬儿后面跑呢,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