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杭睡觉前,突然问我:你孤独吗?
我正在抓紧时间给她铺床,脑子里想的是今天有没有早睡,明天能否早起,校服、作业、早餐等一大堆事情。听到她的问题,我边忙活手里的事边回答道:“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谁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谁,即使是亲人之间。”
她似乎有点惊讶,青春期的她是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变强的时期,对很多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比如,喜欢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比如喜欢在本子上秘密地写写画画,比如不让我随便动她的东西(虽然她自己把东西到处乱放)。孤独,该是她成长过程中必然要感受到的一种生存体验吧。即使外界欢声笑语,即使眼前车水马龙,但是在内心深处,这个时期的她会深刻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还有自己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是不是也有一种无处诉说的感觉?
我的青春期不也这么过来的么?
那时候在镇上上初中,学习管的松,家长对于学些更是放羊式管理。当然,初中的学习,我那只有小学水平的老爸老妈是指导不了的。老妈能做的就是做好后勤工作,那个时候也只能做到让我吃饱穿暖这个程度了。比起我现在给杭准备的各种早餐,我初中的早饭就简单至极。由于我总是喜欢有点机动时间,所以告诉老妈的上学时间总是比老师规定的会早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起床的时候天往往还没太亮,老妈在厨房把馒头片用油煎熟,我急匆匆吃完,或者吃一半,另一伴就拿着在路上吃。有时候冬天下雪,老爸就提前给我清扫出一条路,我在冬日的清冷中一边吃着香喷喷的油煎馒头片一边走在上学路上。
路上往往就我一个人。我也是个不喜欢聒噪的人,自己走路,想点事,看点景,快慢自如,上学路虽然有点远,但总是比较愉快的。有时候一路小跑到教室门口,如果教室里没人,我就欢喜的很。如果同学去的多了,我立马就觉得恹恹地。
那个年纪看周围的人,总是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感觉,看父母如此,看同学如此,看这个世界也是如此。比如父母,总是觉得他们管得多,唠叨,对我的衣食住行都加以干涉,虽然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当然,现在来看,青春期的自我那是无所顾忌、天马行空,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的开足马力的火车,却生生要被这周围的一切给拉住行进的方向和速度。比如同学,那时候和男同学说话多了,就有谈恋爱的嫌疑,和女同学说话多了,就容易生出些小情绪。至于外面的世界,那更是不属于我的。所以,那真的就是一种孤独的感觉吧。那时候我喜欢写日记,日记里没有记载什么事情,大多是一些情绪的发泄,比如说自己不高兴,心里啥感觉,比如摘抄一些优美的诗歌。在很多个幽静的深夜,陪伴我的没有音乐,没有别的娱乐,只有这些文字,陪伴着我度过那很多或明或暗的岁月。
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压抑,迷茫、痛苦、喜悦等各种情绪经常充满内心。那时候也有好朋友,也会聊天,但是我的日记本依然在增厚,我的文字依然充满阴郁,我觉得自己就像被扔在沙滩上的一条小鱼,眼望着大海,看着潮涨潮落,就是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最后一跃中投入那片无垠之中。那时候,父母已经在遥远的后方,我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别无依靠,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成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就会如父母一般在那片土地上劳作。我经常将自己比喻为一棵树,云来雨来,我只能孤独地站着,站成别人眼中的风景。记得那时候写过很多诗,没有打印机,就手抄,厚厚的一本,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或许可以这样说,孤独的感觉很长时间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我在哪个年龄阶段,都经常会感到孤独袭来。工作后,上完课,或者成家后,洗完衣服,干完家务,或者是发生各种各样的争吵和口角,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种深深的孤独感觉。我尤其喜欢下雨的时候,一遍一遍听着钢琴曲,似乎那样才能让心灵充满,才能让自己情绪得到舒缓。
可是,什么时候这种孤独感就消失了呢?
我昨天没有和杭说这点,我只是告诉了她孤独是每个人成长所必然经历到的一种感觉,孤独说明心灵的成长,自我的张扬。一个从来不感到孤独的人是一个自我不完整的人。所以,就坦然面对孤独,承认孤独,而不是深深陷入孤独的感觉中。因为每一个单独的生命体,总是要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另一个生命体,或者友情,或者爱情,还有最重要的亲情。
自从有了杭,这个小生命来到我身边,我就再也没有感到孤独。看着她一点点长大,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也许,有了她的影子,我的心里就没有孤独的位置,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和我割舍不下的人。愿意看着她笑,愿意看着她健康成长,虽然最终,她最终将如蒲公英一样离我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一如我当年义无反顾离开我的父母一样。
当然,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谁能穿透谁完全走进谁的内心。我们永远都是孤独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但我们可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温暖的东西会让我们忘却孤独,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