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用思维方式的转变把存钱和攒钱区别开来
同样是把钱收集起来,可以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拼命攒钱一种心态,当觉得很穷的时候,本能地会节省,节省,节省。不停地在压缩开支,节流。可是在攒了一个又一个一万元之后,你发现当初觉得有几万元就好了,就是有钱人了,可以买当时想买的东西,可真的攒到了几万块钱,却发现已经对当初渴求的全然无味,依然在攒钱的路上无穷无尽,反而转去羡慕人家手里只有5000元,但仍然毫不犹豫买下一个4000元包包的人,两眼放光地羡慕他们是“有钱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可以买几个这样的包包,却从来没有犒劳过自己,甚至已经忘记了怎么花钱。
攒钱是一种无关乎存款的数目的意识。这是一种不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年月里有挣钱能力的意识。仿佛只有把这一刻的钱节省起来,才能安抚对今后动荡的生活恐惧的心。总是想着如果有一天能攒够足够让人有安全感的数目后,就可以有勇气对现在的生活做出改变,欣欣然追求自由的职业,然而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许多年过去了,钱没有攒出来,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安全感一点也没有积攒起来,永远没有改变的勇气,日子还是这样日复一日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这是基于对未来的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假定在未来自己能够挣的还比不上现在手里这点微薄的工资。
存钱是为了用存下的钱买一个机会成本。存的500元,5000元是为了使金钱增值,而不是仅仅让它躺在账户里。
一个月存500元有什么意义?我的工资只有2000,省下500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何不取悦自己,买件漂亮衣服,一个包包,吃一顿火锅。可是如果一个月500,一年就6000,如果投资自己,买几本书读读,掌握一门技能,报个培训班,考个有含金量的证书,或以此为本金,做点小生意,倒腾点面膜,或出国旅游,顺便做做代购,挣点小钱,账户的钱就水涨船高了。最重要的还不是多这几千块钱,而是因为多的几千块钱,你能多做一些事情,丰富一些生活内容。
当你一分钱没存的时候,你不会想有几千块钱时可以做点什么,当一年后存了几千块后,你可以做的事情有代购,微商,基金,股票;当有了几万后,可以安稳放银行理财,解放人力去做别的事情;有了十几万后会去想到付个小公寓的首付,或者买个代步小车,而后你会因为有车,又认识另外一些人,可能因为认识的人脉发现另外一件可以折腾的事情,或许恰好就是你擅长的领域,慢慢你又可以开展第二职业,因为这第二职业,拓展了你的世界的宽度。这就是存下的钱带来的机会成本。
经常听到有些股票专家说这个投资机会很好,可惜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金额在100万以上,我们一辈子也攒不到100万,自然从来不会看这样的机会。就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停打转转,仿佛睁着眼睛一直在一个没开灯的房间里打转转,没有一扇窗可以打开。积累的本金仿佛就是楼梯,借着这楼梯够到了窗边,打开窗户,一束亮光照进来了。
这改变的开始就是观念的改变——存下的钱是为了更好地花出去。
二、 钱不会使人幸福,但可以用自我能力的提升增加幸福的能力。
读《小狗钱钱》,我羡慕吉娅有一只会在她迷茫的时候点醒她的小狗,读她的故事,也让我顿悟“一个人要想过更幸福,更满意的生活,就得对自身进行改变。这和钱无关,金钱本身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只有当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或者坏的影响。然后,钱要么被用于好的用途,要么被用于坏的用途。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而一个悲观忧虑的人,钱越多,烦恼就越多”。
人在支配钱的差异就凸显出来了,陷入攒钱怪圈里的人就是后者,攒的越多,烦恼越多,而对金钱匮乏的不安定感是无法通过钱的积累消除的。这种感觉的减少只有增加对自己的自信心,来安定自己的心。
用攒下的钱去学习立足社会的技能,学习安抚心灵的心理课,即使一无所长,但我们至少还有学习的能力。十一岁的吉娅尚且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开挖自己的潜力,通过帮邻居遛狗,到结识善于理财的夫人,把生命之舟开到了之前从未想过的地方。
三、理财的另一种理解
“理财?”“是富人才要做的事情。”“当我有很多钱的时候再去理财。”
可是即使只有100块钱在账户里,也会想要它 在各种挣钱的途经中滚动,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做没意思,才100块钱,费那劲儿!可是万一呢,万一有一天飞来横财就砸你脑袋上,中彩票500万,你该怎样支配这些钱?就当为未来可能会富有的自个儿练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