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力:我信息
1,在关系中找到自己心中那份脆弱的感觉,并向对方表达出来,例如:
事实:五天没见
感受:想你
请求:你说听到我想你了
影响:我满足了。
2,首先要区分是哪个我在说话:本我是“我想要”,自我是“我能要”,超我是“我应该要”。
练习让自我的整合以后以“我信息”表达自我意志。
3,在关系中,灵活运用表达性我信息,预防性我信息,肯定性我信息,面质性我信息维护自我界限。
4,聆听并支持孩子自我表达。
思考:
事实:来拿我在听课的手机
感受:感到被打扰
请求:你要用的时候,征得我同意,可以吗?
影响:我觉得自己被尊重了
区分是哪个我在说话?
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等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我想要孩子不要打扰我,可以自己管好自已,如果是我妈妈的话,我这样做,她肯定会狠狠凶我,我沿袭了她的教育模式。)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我觉得自己很心烦,我需要被尊重,不要被打扰。)
超我:是人格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不管发生什么状况,我都需要淡定。我应该好好对孩子说出我的想法,而不是朝他大吼大叫,不应该扔他书,不应该给他树立坏榜样。)
善用我信息可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守住自我的领地。
表白性我信息:我认为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
预防性我信息:明天去舅舅家,我需要你帮忙的东西。
肯定是我信息:看到你能把自己的衣服收拾好,我非常开心。
面质性我信息:吃的东西都掉到了地上,我非常生气,又要花很多时间来打扫它。
看到自我,再放下自我,便能真正的看到孩子,支持孩子,行使他的自由意志,父母顺应孩子不执着于自己头脑中的计划和安排,能心甘情愿的享受对孩子的陪伴和等待,这就是对孩子的真爱。不掌控才能孕育有自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