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作者林奕含据自身经历感受写成的书,讲述了13岁的房思琪被老师李国华诱奸,挣扎五年,最终坠入精神深渊的故事。有人用“你以血书,我以泪和”来说这本书,有人说阅读过程艰难苦涩,也有人难受害怕以至于不能完整阅读这本书......我阅读这本书时,无疑与众多读者同样落泪痛苦,但同时也对林奕含的一字一句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林奕含的语言总是包含了太多隐喻,充满哲思,她说她并没有想改变社会,但她所写的房思琪每个阶段的内心活动总让人感到苦楚地震撼。
整本书第一个让我心痛的细节,就是李国华在挑选房思琪作为“猎物”时,再三确认了她的自尊,她的羞耻心,她的善良,他认定这样一个饱读诗书,自尊温柔的女孩子,不会把这样“羞耻”的事情讲出去,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口中永恒的受害者。我感到心痛,一是因为房思琪的无奈与痛苦挣扎:因为不能接受她眼里“不完整”的自己,加之李国华pua式的“爱情演讲”,所以她选择靠近恶魔,仿佛和老师在一起,他们的开始就不再是那个痛苦的作文日,而是爱情。可房思琪到底是柔情的,是充满爱的,面对师母,面对晞晞,面对美好的怡婷,她不能欺骗自己,她不能打破别人的美好,她把自己坠入深渊,她清晰地记得一切。因此思琪即使面对所有的美好,却觉得自己永远缺失了一角,她欺骗自己她和李国华之间有爱,却在面对他人示好时又变得清醒无比,于是有了这样的艰难境地————她不能拯救自己,却也无法理所应当地伸出求救的手,就这样,最终,内心的防线在李国华的暴力升级时被打破,思琪就此坠入了精神的深渊,就像文中所说:“这世界,是思琪素未谋面的故乡”。
第二个记忆犹深的让我心痛细节,是有一次思琪故作童真地告诉母亲,“学校有女生和老师在一起了”,母亲却回答“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这对深陷自我厌恶与自责的思琪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好像没有人在乎一个成年的老师怎么会和一个孩子在一起,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为什么女孩会深陷妥协,他们总是给予弱势者偏见,赋予老师神圣的光环,就像晓婷在网上控诉李国华时网上刺耳的谩骂,就像思琪自己都曾经觉得能完整背出长恨歌的人,总是好人。似乎是这样,大人们总是只教会孩子,要自尊,要忍耐,要追求文化,要读书,要远离坏人,要做一个好人,却没有告诉她们,坏人不是绝对的坏人,好人不是绝对的好人,被坏人纠缠不是自己的错,他们不知道坏人也会读书,坏人也会温柔成熟。我每想到此,总是会深深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善良,但却警惕有棱角,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避免房思琪式的屠杀,我们总是只能竭尽所能惩罚罪犯,却永远不能很好地预防犯罪的发生。
全书最让人痛心的,无疑是罪犯的下场。不论是书里,还是现实,不论是李国华,还是林奕含痛恨的补习班老师,他们都还完整地存在着,在房思琪和林奕含的离去后又物色着新的猎物,对他们的离去漠不关心甚至讥笑,更痛心的是,房思琪式的屠杀,不仅有李国华,不仅在台湾,不仅是女性,同样的悲剧每天都依旧发生着。房思琪说“羡慕读这本书的人,没有接触过,就见到了月球的背面”,她说她宁愿是一个无知媚俗的人,也不想见到月球的背面,可我们作为旁观者,我们虽没有亲身经历这些,可林奕含自剖式的发声应该让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我们见过了月球的背面,就不能欺骗自己永远欣赏月球的表面,面对她们,我们应该给予无限支持与帮助,面对受害者,我们应该收起好奇与偏见,面对需要保护的孩子,我们应该做好教育工作,只希望,有一天,“生气变成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