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特别是很在乎朋友对待自己的态度。重友,确实是一个优点,每个被当作朋友的人普遍都希望被重视。但是,像曾经的我那般固执地将朋友认定为属于我的唯一这种病态心理确实不值得提倡。
这种病态心理作何表现呢?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曾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身边多了一个陌生的面孔,顿时内心发凉;给好友发一句“在吗”半天不回,便又心急如焚。好像银行卡和账号绑定一样,内心急切地要求对方秒回,什么时候都要想着自己,甚至不能有对方自己的生活圈子……既限制了对方的生活,又让自己陷入自己吓唬自己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不好,真的不好。
说起圈子,两个人的相识无非是生活的圈子中存在交集,这样才有相识的机会。然而谁都无法控制这个集合里只有一个元素。这样的道理同样在我自己身上适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上学的这四个阶段,身边怎么可能没有两三好友相伴。既然投缘,聊得来,志趣相投,便称之为友了。在同一阶段相识的不同友人也不一定能玩到一块去。譬如说,你与A和B分别有相同爱好,但A和B的兴趣爱好可能正好相反。毕竟人这种复杂的动物,谁也说不清楚。要这样想来,还会可以要求每个人都以你为中心吗?答案必然为否定了。
就连我们的父母,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朋友圈、事业圈,他们也会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赴你之约;也会因为原本答应的朋友宴请而减少陪伴你的时间。一切合理。你虽然是这个家庭的太阳,但却无法主宰世界。纵使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神灵也要给每个匍匐在他脚下的子民一个自由的空间。那么,要按这样说的话,我,和我相似的我们,是不是太自私了。
没有谁是谁的唯一,这话说来矫情,有点像浪漫偶像剧的惯用伎俩,却一点没错。这个社会之所以存在,定是少不了一张紧密的关系网,这网罩住了我们让我们无法挣脱,我们也只能适应这网中的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生存。有些人可以选择逃离社会隐居深山,但这些人,有精神追求的这些人,毕竟是少数。面对这样一生下来就被贴上社会人标签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生存。毕竟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必须先适应这个世界。
在这里,不想在讨论这社会似围城,密不透风的让人觉得压抑;也不想再争辩新一代怎么目中无人,那么自私。自私是缺点,可谁能没有一点缺点?又有多少人能没有一点点私心呢?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压制自私的劣根,做到包容,顺应。也许这样,社会上会少一些非议的呼声,自己也会过的快乐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