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殓师》这部电影,好几位朋友向我推荐过,因为片名中明显与死亡有关的信号,我一直巧妙地绕过它。直到最近,身边发生了很多无常的事情,我才想起观看这部电影,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
《入殓师》曾荣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等奖项。在豆瓣有近五十万人观看打分,评分高达8.8分,在豆瓣电影TOP250中排名84。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小林大悟如何从一名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半推半就成为入殓师,爱上这一职业,并将它变成艺术一样存在的故事。
也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从一名新手入殓师的视角,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2
《入殓师》告诉我的第一件事,我们所做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本木雅弘饰演的男主人公小林大悟,瞒着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贷款买了一把1800万日元的大提琴,以为有了这把琴,他就可以在乐队如鱼得水,成为职业演奏家,却不曾料到刚刚买到琴,乐队就宣布解散。
无奈之下,他决定放弃学习了三十多年的大提琴,离开东京,回到故乡山形县。
无所事事的他,被报纸上的招聘启事吸引,“旅途协助工作,高薪,工作时间短,不需要经验。”所谓旅途的协助工作,就是协助死者踏上来生旅途,也就是入殓师。老狐狸社长,拿出高薪诱惑大悟,生活窘迫的大悟,抵挡不了诱惑,迷迷糊糊的接受了这份工作。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做着各种选择。
大悟因为父亲的期许,从小学习大提琴,因为挫败,放弃大提琴,因为高薪诱惑,误入入殓师行业,又因为理解了这份工作,而深深地爱上了它。
大悟的父亲选择抛弃年幼的儿子和温柔的妻子,与咖啡馆的服务员私奔,却在多年后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在附近城市,直到死亡。
入殓公司的社长,因为妻子的离世而痛苦异常,他亲自操办了妻子的入殓工作,送走妻子后,他成为了一名入殓师。
入殓公司的女秘书,年轻时荒唐又张狂,抛弃苦苦哀求的儿子,与心上人私奔,因为偶然看到社长为前任老板所做的入殓仪式,觉得自己死后,如果能有这样一个人为自己入殓,就死而无憾了,遂毅然成为公司的第一个员工,并苦劝大悟去认领他父亲的遗体。
男主人公的名字大悟,也挺有深意的,面对大提琴的梦想,悟到自己不适合成为音乐家,阴差阳错成为入殓师后,又对生死,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
3
《入殓师》告诉我的第二件事,理解必须是亲眼所见,亲自感受之后才能达成的。
刚开始社长对大悟说,这份工作是你的天职,大悟不相信。
他跟随社长参加入殓仪式,看着社长冷静、正确地为死者净体,化妆,穿上美丽的和服,纳棺。
这一切社长做的温柔而充满感情,让死者看起来像照片上那样动人安详。死者的家人在旁边跪着观看,伤心哭泣,默默告别,而社长像一个艺术家一样,用他的双手为死者幻化出最后的美丽与尊严。
大悟被社长行为中的美感与爱所震撼,他开始真正理解入殓师,也逐渐接受了这份工作。
然而,大悟的好友与妻子却无法理解。扪心自问,如果我们身边的亲友做了这样一份工作,我们会义无反顾的支持吗?答案多半是不能。
好友嫌弃地说,你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份工作?不觉得丢人吗?
妻子美香说,我从来没有求过你,你说放弃大提琴,你说要回到故乡,我都微笑着顺从你的意愿。其实我心里一直很难过,但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接受这一切。但是这一次,我不能接受你的选择,我要回娘家,你辞掉工作再来找我。她甚至对大悟说,不要碰我,脏死了。
原本忠厚和顺没主见的大悟,这一次却犹豫了。妻子离开之后,他继续着孤独的入殓工作。
从大提琴手到入殓师,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转变。导演却将这样的过渡,通过意识流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将草原,将富士山,将拉大提琴,一次又一次切入大悟的入殓画面,配乐大师久石让谱写的大提琴曲与各种画面无缝衔接,浑然天成。在大提琴浑厚缠绵的诉说中,大悟把一个又一个的往生者送上旅途。
就在这时,大悟好友的妈妈去世了。他第一次在好友和怀孕归来的妻子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工作。以前大家只是听说他在做入殓师,这一次大家看到了他的工作,感受到了他的虔诚。
他肃穆的为去世的大婶穿衣化妆,一心一意一丝不苟,充满了温柔的情意,好像在为自己逝去的母亲做一场往生的告别。家人们逐个从大悟手中接过手帕,擦洗逝者的脸庞,郑重而庄严。
大悟感受到了生者的悲伤,深切的悲伤,他又通过自己的入殓行为,让死者的家属获得了些许的安慰。就在深切的悲伤与安慰了别人的满足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也是在那一刻,大悟的妻子和好友,感受到了他做为入殓师的存在,理解了他的工作。
4
《入殓师》告诉我的第三件事,一定要及时表达爱。
人们只有在死亡面前,才会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自杀少年的父亲痛悔自己在儿子活着的时候,没有尝试理解他,而是用愤怒将他逼到了自杀的境地。
中年丧妻的丈夫对着妻子的遗体痛哭,对大悟和社长说道,我从来没有看到我的妻子这么美丽过,谢谢你们。
大悟的好友对着突然离世的母亲嚎啕着哭喊,妈妈对不起!因为错过了太多与母亲相处的时光,而现在一切都无法弥补。
大悟的妈妈,依然爱着抛弃他的丈夫,把丈夫喜欢的唱片和书籍整整齐齐的放在显眼的地方。两个人却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孤独至死。
小时候大悟的爸爸讲过一个与石头有关的故事,并约定每年都要互送石头祝福对方。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会寻找类似当前心情的石头,送给对方,收到的人从石头的触感与重量,去解读对方的心。光滑的石头,表示心情很平和,凹凸不平的石头,表示很担心对方。
大悟只收到过一颗石头,一颗凹凸不平的大石头,不久父亲就离开了他。
大悟在入殓父亲时,发现父亲手中紧攥着一颗白色石头,正是小时候他送给父亲的那一颗,记忆中一直面目模糊的父亲,终于清晰起来。
大悟流着泪完成了父亲的入殓工作,在入殓和回忆中,与抛弃自己的父亲和解。
在异乡,看到殡仪馆的人粗鲁的搬动大悟父亲的遗体,美香大吼着说道,“我的丈夫就是入殓师,我们自己入殓”,那一刻她不仅理解了自己的丈夫,更是表达了自己的爱。
5
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但是导演并未将影片的基调定位为悲伤,而是通过各种活波有趣的小细节,淡化了死亡的阴影,以更加日常的口吻谈论死亡。
比如大悟第一次入殓之后去澡堂洗澡的慌乱急躁,比如他作为模特拍入殓教学片时的滑稽,比如女性亲属们将口红印留在死者脸上的温馨,比如日本电影一直不会忽略的美食。
《入殓师》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除了细节和故事打动人之外,整部电影很好的运用了峰终定律(Peak-End Rule)。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
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即峰值,无论是正向的最高峰还是负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记得住的。
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即终值。
电影中,好友妈妈的去世,是一个峰值,而终值,则是父亲的离世。大悟和妻子赶到另一个城市,在一个空荡荡的小房间,看到了父亲的遗体。大悟为父亲入殓,所有的感情都累积到了顶点,然后电影戛然而止,留下回味无穷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