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后的第三个周末。前两周因为南方的连绵阴雨,周末都被困在家中,靠着读书、烘焙、睡觉和擦擦洗洗度过了珍贵的休息日。
这周不能再宅下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查下天气预报,不出意外,周末还是雨天。杭州一整个冬天都浸泡在雨水里,这让我烦恼不已。整日都是阴雨绵绵,出门走几分钟,衣服就会被细细绵绵的雨丝打湿。挂在阳台的袜子、内裤怎么都晾不干,总是潮乎乎的。外面的天空是浅墨色的,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远处总是蒙蒙一片,罩在了雾中,这朦胧,一半是水汽,一半是雾霾。
春天我最渴望的就是去外面走走,看看萌芽,看看花苞,呼吸下清新的空气,感受春日的美好,多么惬意啊!可是恼人的天气总是不那么的善解人意。
既然出行不是那么的顺意,那就在室内活动喽~
打开豆瓣,翻了翻同城的活动,音乐会、展览、讲座什么的我都挺感兴趣的。一个名为《欧洲艺术馆》的活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喏,就是介个
虽然对艺术不懂,但是不妨碍去多了解一下呀,受一点儿熏陶,说不定以后就会慢慢感兴趣了~在这里消磨掉一个下午的时光,总比宅在家里要好得多呀~
于是果断预约了周六去逛展,对此,阿猪和我意见统一,周末基本是我去哪他就陪我到哪。这一点上我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早晨睡了个懒觉,醒来已是十点多,舒糊!幸福的周末睡觉时光呀!起床后蒸了米饭,打算做个蛋炒饭当午餐。说到做饭,忍不住多唠叨两句,对做好吃的,最有的说了~
虽说做蛋炒饭用隔夜饭炒出来比较香,但前两天刷抖音(哦呵呵,不小心暴露爱好了🤭)看到一位小哥用现蒸的米饭做出来的炒饭也是很不错的呢,今天条件有限,我不妨也试试。蒸米饭的时候,用的水比平常少了一丢丢。压力锅的模式也调为了“快煮饭”,不想要把米饭做得太软蹋蹋了。
蒸饭的间隙打了四个鸡蛋,把其中的两个蛋黄单独放出来,待会可以提前拌在米饭上,让米粒黄澄澄的。切一根大号的王中王,我最喜欢把香肠切成小丁,这样跟小小的米粒放在一起才比较搭嘛~葱、蒜切好,下锅备用。
10分钟左右,米饭蒸好。(用电压力锅的好处就在于,超级省时间,所以这个锅子基本就是我厨房的元老级存在,毕业时我特意从深圳背过来的,舍不得卖掉)把蛋黄液拌进去后就可以着手炒啦。起锅烧油,油不能太少,不然会粘锅,炒不开的。小火放入葱、蒜、花椒、干辣椒,炒香。将火调大,倒入米饭,不停翻炒。将蛋液倒入摊开的米饭上,迅速翻炒起来,让每一粒米上都沾满蛋液。接着放入香肠丁,少量生抽,盐,胡椒粉。继续翻炒,看米粒差不多一粒粒散开后,就可以出锅啦~
好,蛋炒饭的讲解就到这里。我真的超能啰嗦的
进入主题,动身去看展啦~
这个展在杭州图书馆的负一层。不是从图书馆正门进去的,我和阿猪晕着头在图书馆里转了半天,问了才知道应该从外面下去的。
接下来就讲讲我的看展心得吧~
首先是这件雕塑,名为《罗马修女》,作者乔万尼·安东尼奥·拉布斯(1806—1857),作于1840年,罗马。看简介,这件雕塑被誉为“雕塑界的蒙娜丽莎”。她的面容很安详、平静,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头巾。用汉白玉做成的头巾竟然有柔软的布的质地,真不可思议,每一个褶皱都很逼真。
雕塑的左侧是花环,右侧是星星围成的圆环,这一设计让两侧的空白不那么的孤单。
这件名为《维纳斯与小天使》,作者菲利普·普瓦特万(爱尔兰,1831—1907),于1851年在马赛艺术展展出。
丘比特真的超可爱,萌态十足,托着盘子,依偎在维纳斯身边。而维纳斯则充满母亲的温柔,姿态优美,身材修长。
这组雕像分别是《丘比特与普赛克》和《爱神吻醒普赛克》,他们两个对称放着,作者爱德华·安布罗斯(1807—1890),于1851年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第一次展出。现场由于人太多,我没能拍下来实物,就在官网上找来了图片。
雕塑的两个主题是取自阿普列乌斯(Apulée)的《变形记》(Métamorphoses)中的关于普赛克的故事(第四卷和第五卷)。此外,这两个主题还被制作成版画在《艺术瑰宝:1857年曼彻斯特艺术瑰宝展的绘画、评论和历史记录》第82至第83页。
《丘比特与普赛克》的故事很有意思。
普赛克(Psyche)是一位伟大国王膝下三女儿中的小妹妹。她外表和心灵美丽无双,全世界的人们都长途跋涉来敬仰她的美丽。这一切使得美神维纳斯(希腊叫阿佛洛狄特)心生妒忌,因为世人忽视了她的美丽甚至忘记了她的存在。于是维纳斯心生一计,她让儿子爱神丘比特(希腊叫厄洛斯)设法把普赛克嫁给世界上最丑恶凶残的野兽。
丘比特使计让国王夫妇把普赛克抛弃在一个荒山头上,在那里她将与一条丑陋凶残的带翅巨蛇定亲。普赛克对自己的不幸伤心欲绝,但只能接受厄运。因为尽管她美丽无双,但尚没有一个人与她堕入情网。维纳斯的诡计似乎大功告成。
但维纳斯忽视了一个细节。当丘比特见到普赛克时,他自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她。他不仅没有把普赛克嫁给毒蛇,反而把她秘密带到了自己居住的辉煌宫殿,并娶了她为妻。可是因为普赛克是凡人,因此丘比特不能让她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和面貌。他只是在夜间与普赛克相会,并让她答应永远不看他的真面目。普赛克从此与丘比特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尽管带了点神秘莫测的色彩。
后来,普赛克的姐姐们看到妹妹居住的美丽宫殿后,也心生妒忌,要设法毁了她的生活。她们毒化了普赛克的大脑,骗她相信既然她丈夫对自己的身份和外貌如此保密,那一定有问题。很显然,她们说,普赛克一定是跟那个凶恶的带翅毒蛇在一起。
普赛克终于无法忍受不知道丈夫真实身份和外表的不安。一天夜里丘比特熟睡后,普赛克小心翼翼地点了一盏油灯来到他的床边,想看看他心爱的丈夫的容貌。使她震惊的是,她看到的不仅不是丑恶的毒蛇,而是一张超越任何想象力的英俊脸庞。普赛克的手不由自主地随着她的心颤抖起来,灯油滑落,严重烧伤了睡梦中的丘比特的臂膀。丘比特惊醒后发现她的爱妻背叛了对他的诺言,愤怒伤心地飞走了。
普赛克被自己背叛诺言,烧伤并失去了心爱的丈夫的痛苦煎熬不休,发誓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寻找丘比特以向他表达她的爱。她向众神求助,但无人甘冒维纳斯的怀恨和报复。绝望之中,普赛克决心向维纳斯本人求情。
丘比特从普赛克那里跑回了母亲身边医治烧伤。维纳斯听说丘比特娶了普赛克而普赛克又背叛了丘比特,便发誓要严厉惩罚普赛克。当普赛克祈求维纳斯的原谅时,维纳斯指责嘲弄普赛克不守信誉且容貌平平。对她说她求的原谅的唯一希望是去完成一些必需的艰苦工作。这些工作显然是无法完成的,但普赛克希望她的努力能够使她找回失去的爱。维纳斯把麦种,谷子和罂粟花混为一堆,命令普赛克在天黑以前分拣出来。就在普赛克绝望之际,一群热情的蚂蚁帮她完成了任务。维纳斯回来看到后,更加恼怒。
因此维纳斯交给普赛克一件又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比如从凶狠的绵羊身上剪取金色的羊毛,从死亡之河中汲取黑水。每一次维纳斯都自信普赛克根本无法完成,但普赛克每次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完成了任务。终于,伤愈的丘比特又开始想念她的妻子,他找到普赛克,温柔地责备了她先前的背信,告诉她的寻找结束了。丘比特切望与普赛克重修旧好,因此他求诸众神之王朱庇特,恳求他准许普赛克永生不死。朱庇特同意了,在众神议会前当众封普赛克为女神,丘比特和普赛克正式成婚。甚至维纳斯也很高兴。一来他儿子有了一个般配的妻子,更重要的是普赛克居住在天堂而不再生活于人间,世界上的人们便不会再为普赛克的美丽所吸引,而会继续崇拜美神维纳斯。
来源:百度百科
而《丘比特与普赛克》表现的就是普赛克夜晚点灯偷看丘比特,而不小心让一滴灯油滴在丘比特额头上的瞬间。
旁边的《爱神吻醒普赛克》,说的则是爱神丘比特历经千辛,终于找到了昏睡着的普赛克,赶走了魔法,将普赛克轻轻抱起,在她额头上轻吻一下。这座雕像表现丘比特展翅降临、轻轻抱起普赛克亲吻的那一刹那的情景。
通过两组雕塑,温补了一下希腊神话的内容,以后有机会还是要读一下的呀,毕竟欧洲的很多艺术作品的取材都与希腊神话有密切关系。
《戴面纱的女人》,作者朱塞佩·克罗夫(米兰,1810—1869),约1853年完成。
克罗夫深受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他不断精进大理石雕刻技艺,追求古典主义之美。这尊雕像惟妙惟肖,让人产生一种女人戴着透明面纱的感觉。 这件作品使人联想到存放于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馆中由威廉姆·科克伦收藏的著名的“戴面纱的修女”(无签名),两者的区别在于我们这尊雕像的眼睛是闭着的,发型也略有不同。
来源:欧洲艺术馆官网
下面这张是我在馆内拍的,配合后面的背景图,看起来更有感觉(为什么有丢丢恐怖的感觉呢╮(╯╰)╭)。
《高原玛丽》,这个雕塑我忘记了她的简介,官网也没有。她给我的印象深刻的地方是雕像的材质,是光滑的汉白玉,以至于身上的披风看起来像是硬邦邦的皮质,并没有柔软的感觉。她衣服上的流苏造型还是很别致的,看得出作者花费了很多心血呢。
《春天寓意雕塑》,我仔细看了她的质地,是类似磨砂的汉白玉。整个雕像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细小的的光芒,美极了,就像是《暮光之城》上的爱德华被阳光照射后的脸庞,闪烁着钻石般耀眼的光芒。
《安德雷·维尔·格兹小姐》,作者弗雷德里克·海涅,又名弗雷德里克·瓦莱·比松(1862—1949)。
这幅的大幅画像描绘的是安德雷·维尔·格兹小姐,她是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汽车俱乐部成员路易·维尔·格兹(Louis Weill-Goetz,1849-1917)的女儿。
来源:欧洲艺术馆官网
听讲解的小姐姐说,油画上的人从服饰可以看出来是富裕家庭,她的裙子美极了,哪怕在现代的审美来看,也一点不落俗。她的裙子是白色的丝绸做成,身披淡粉色的薄纱,朦胧极了。
有一处细节是她腿上的裙子泛着微微橙色的光,可以推测应该是壁炉的火光反射在她的裙子上。冬天才会用壁炉的呀,那既然是冬天,为什么她还穿得如此清凉呢?原因在于贵族家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舞会、宴会,所以这些女士们即使在家也会衣着美丽的礼服,以便随时可以披着外套外出参加宴会。
这让我想到了《唐顿庄园》,里面的女士们即使在家,也衣装整洁,举止得体,十分优雅~
被她们严格的自我要求打败了,相比之下,我在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哈哈🤭
《博斯墨莱男爵夫人瓦莱丽-狄安娜•德•沃埃勒蒙半身雕像》,作者普罗斯贝•戴比内(1836—1914)。雕像原型是瓦莱丽-狄安娜•德•沃埃勒蒙(1854-1937),她被塑造成狩猎女神狄安娜的样子,头上戴着月牙头饰,肩上披着一张狮子皮(从雕塑底部的狮子爪可以看得出)。头上的月牙象征着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身上的兽皮代表着她狩猎女神的身份。
看她的目光,非常的坚毅、果敢呢,很符合狩猎女神狄安娜的身份。
《姐姐》,作者不记得啦。看雕像的画面,非常温馨呢。姐姐看起来年纪也不大,正在喂弟弟吃饭;而怀里的小家伙正哭闹着要吃姐姐手中的食物呢,太可爱了。
这坐雕像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一种材料——汉白玉,同时表现出了三种材质:衣服的布料,座椅的皮质和凳腿的木质。雕像是可以转动的,从背面看,三者的表现更为具体。而且作者把姐姐背上的蝴蝶骨都体现出来了,可以说是对女性的体态之美非常了解了~
《年轻的牧羊人》,作者不清楚~它可以说是很活泼可爱的一件作品啦。
小女孩右手牵着绳子防止小羊跑掉,左手拿着白菜喂小羊,脸上露出天真的微笑。有一个小细节是小羊下面有一个被踢翻的小篮子,里面放着羊毛和一团毛线。原来小女孩是在剪羊毛呀,小羊太调皮了,所以她就拿出白菜喂它,分散它的注意力,这样小女孩就有机会“下手”了。哈哈哈,真是个机智的小女孩。
听讲解的小姐姐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孕妇和她丈夫一起看展,她在这件雕像前站了很久,她丈夫问道为什么看了这么久,这位孕妇答道,我希望肚子里的宝宝长大后能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天真可爱。
哇,这个小故事太动人了,我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接下来这件作品,是我今天看展印象最深刻的一件。
《爷爷的喜悦》,从老人坐着的船,以及船上的渔网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位渔夫。作者对作品的刻画特别细腻。与一般作品展现的身材或丰腴、或修长的人物不同,老人身上颇具线条感的肌肉表明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他的脚趾微微弓起,这是因为他经常需要光脚走在光滑的甲板上,为了站得更牢,或者收网时更好发力,他的脚趾就需要像动物的爪子那样,牢牢地抓住地面。日积月累的船上劳动,让他的脚变成这样,所以他的脚趾在平时就会弓起,这一细节足以体现作者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
讲解小姐姐讲到了一点,让我忍不住落泪。
祖孙二人的脖子上都戴了一串项链,项链上挂的是贝壳。在渔民那里,只有家里有人去世了,亲人才会在脖子上挂上贝壳。爷爷项链上的两颗贝壳,代表着他的妻子和儿子已经去世了。而小孙子项链上的两颗贝壳,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爸爸妈妈。
不知道怎么的,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一下。我最怕的就是亲人的离世,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失去了挚爱,一个人要怎么存活在这没有他们的世界上。
小孙子扯着爷爷的胡子,爷爷则露出了慈祥的微笑。祖孙两人的欢乐时光是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态度。最爱的人不在了,留下来的人也要为了彼此继续活下去。
生活是一件难事,有时候我们确实因为某些人的存在而存在。
关于这点,我想在以后找个机会,慢慢谈谈我的看法。
《童年莫扎特》,作者路易·恩斯特·巴利亚斯(巴黎,1841—1905)。
这件作品本来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只是因为讲解的小姐姐讲了铜制雕像制作的方法以及背后的趣事,我才感兴趣。
铜铸雕像是采用制模法做成的,也就是说需要先打造一个这样的模具。有了模具后就可以做成很多座雕像,但因为模具的材料,会造成它在多次的铸造后会产生损坏,影响雕像的质量。所以欧洲的法律就规定,模具只可以最多可以铸造十二座雕像,也就是说模具最多可以使用十二次。但由于制作模具非常的复杂以及耗时,模具的制作者们就非常舍不得将它们销毁,所以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方法来避免,那就是他们只会铸造十一座雕像,这样就可以避免模具被销毁,可以说是很机智了
《浴女》,作者安德烈·特雷布歇(1899—1962)。这幅作品非常大,高235厘米,宽210.5厘米,足足占了一整面墙。
它的色彩看起来非常朦胧,有点莫奈《睡莲》的感觉。
这幅画创作于20世纪初,画了一个女子在水中沐浴时脱衣的场景。在那个时代,画女性裸体一般是借助于希腊神话,现实题材直接画女性裸体的非常少。所以说,作者在那个时代也是非常的大胆和超前~
《春天》,这也是我很喜欢的雕像之一~
少女手持一束鲜花,表情恬淡,我觉得她在唱歌。身上的衣服软软地挂在身上露出酥胸和肩,身旁是芳芳青草和花朵。
啊,我是多么渴望春天的到来啊。杭州的冬天太漫长了,我太渴望看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了。春天,你能不能够快一点来呀,我很想你(´⌒`。)
《悲伤的女人》,作者欧仁·舍弗罗Eug.Chevreau。
作品完美描绘了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引起的创伤。回忆录作家泰奥多尔·韦龙对此画高度评价道:“‘悲伤的女人’这幅作品表现了巨大的家国哀痛:画中这位不幸的阿尔萨斯女人,倚坐在(巴黎)协和广场的矮墙边,悲伤地望着那尊身披三色旗、头戴蜡菊花冠的斯特拉斯堡雕像,为她可爱的家乡而思虑。她的左侧,我们可以看到广场的一角;远处,在她的右侧是原(国家动产)家具保管处。令人遗憾的是,画家没能在不损害其主旨– 哀悼斯特拉斯堡– 的情况下,将站位稍向后移,以使画面中加入(广场中的)一座喷泉。”
来源:网络
这幅也是非常吸引我的作品之一。画中的女人悲伤地目视前方,她的黑色衣裙表明她已经失去了亲人,旁边空空的座椅是在等那个回不来的人吗?
阿猪拍下站在画前的我 |・ω・`)
不虚此行!今天下午,我的思绪一直在飞,飞到了遥远的欧洲,虽然我从没去过那里,但我对那里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留着以后慢慢读懂他们吧~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四个小时,一动不动,现在腰酸背痛脖子疼。该睡觉觉啦,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这样我就可以愉快地踏青去啦 |_・)白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