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还是在初一的时候,十二岁,比主角孙少平第一次出场还小五岁,更深层的全然看不出来,其实我现在都会想,当时沉浸在言情小说的我,是怎么会翻开这本,一看就不会有happy ending的书。只记得在偶然翻开之后,就这样子直接往下看了。我几乎是废寝忘食,一周一部地看,直到看到第三部晓霞死了,又大概翻了翻孙少平他们的结局,就提不起力气往下看了,一直搁置到现在,只比主角小一岁了,情节人物也忘了大半。
十二岁的我,想着轰轰烈烈(虽然现在也会想),完全接受不了这么平凡的世界,这么平凡的主角,也拒绝去设想,我们的,比《平凡的世界》更平凡的人生。
曾有人指出,路遥的作品无非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不过是赶上了时代的转型,误打误撞地得到了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理解并欣赏这本书的人会越来越少的。
但也有人说,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平凡的世界》正是如此。
我不知怎样评价,于是只能坦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我没见过比《平凡的世界》更让人感到平凡的作品了。这本书里,无元勋伟人,无科学巨匠,无提刀上马打天下的大将军,也无以笔为刀一身风骨的文人大家,没有绝对的美好罢了,连绝对的丑恶也没有,故事的情节也发展的平淡无高潮,说来,这本书当时出版时,可没多少人欣赏呢!
只是,平凡,并不是不动人。发生在一个不凡的时代的每一个小人物做的每一件,关乎他们的命运,带着一种时代特有气质的小事,居然显得那么不凡。
这是故事的第一个自然段,故事刚刚开始。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可是到我们如今,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我也开始学会接受,自己平凡而不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