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学到了一些特别有用的说话技巧,把他们写成笔记(字有点乱,但能看清,别介意,别介意)
关于请求类,是不是总担心别人不能答应我们的请求,自己的要求不能让人接受,学会了这些技巧,不能说100%别人都答应,但起码可以提高80%的成功几率哦!
一共有7个。
①“投其所好”
②“儆其所恶”
③“选择的自由”
④“被认可欲”
⑤“非你不可”
⑥“团队化”
⑦“感谢”
【一】投其所好
这里的重点是“对方要什么就给什么。”换句话说:“对方想要听见什么就说什么。”
案例:
“抱歉,这种衬衫只剩这一件了。”
听到店员这样说,你会怎么想?
可能会一下子产生“是别人挑剩下的吧”“恐怕有很多人试穿过”的印象。如果店员换一种说法。
例如:
“这种衬衫卖得特别快,这是最后一件了。”
你又会怎么想?大概会产生“要是流行,我也想买”“最后一件了,不买就没了”的印象。这样的措辞就是成功利用了“投其所好”的突破口。
如此一来,拿着衬衫去收银台结账的人也会变多。传达同样的内容,如果使用不同的措辞,对方的接受方式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
【二】儆其所恶
对难以说服的人有效。效力强劲的最终手段
重点是明白对方怕什么,不需要什么,用他不喜欢的东西,委婉拒绝他。
案例:
大家应该都见过这样的警示语:
“请勿触碰展品。”
这是展示方不希望有人触摸展品。
可就算这样写,还是不免有人触碰。有的人越被命令,就越想反抗。
想必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被警告“别那样做”,却偏会采取相反的行动。
如果像下面这样写呢?
“涂有药品,请勿触碰。”
看到这句话,就没人想碰了,因为一旦摸到,药品就会沾在手上,可能对身体有害,所以还是不摸为好。
“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不要这样做。”
传达这样的信息,就是“儆其所恶”。
【三】选择的自由
关键在于,要给出两个合适的选项,无论对方选择哪个,自己都能达到目的
案例:
“要不要来份甜点?”
在餐厅刚吃完饭的客人,听到侍者这样问,如果是喜欢甜食的人,可能就会叫份甜点,但不是特别喜欢甜食的人,大概就不会叫。在这种场合,有种措辞能顺利卖出甜点,从而提升销售额。那就是:
“甜点有杧果布丁和抹茶冰激凌,您要哪种?”
这样一问,有些人就会不假思索地做出选择,比如“要哪种呢……杧果布丁!”
面对两个乃至更多的选项,一般人都会下意识地从中做出选择。甜点的利润较高,所以餐厅希望尽可能多的客人叫甜点吃。只要稍微改变店员的措辞,就能提高销售额。
【四】被认可欲
对于生意和家人效果极大!人际关系也会改善。
案例:
“你把窗户擦擦!我忙不过来。”
妻子对从不干家务活儿的丈夫这样说,丈夫会主动开始擦窗户吗?答案当然是“No”。
丈夫会产生被迫做麻烦事的感觉,只想立刻逃开。就算肯擦窗户,也必定极不情愿,会边擦边想:“我每天也有工作要做啊。”那像下面这样说呢?
“你能够到高的地方,能把窗户擦得更亮。拜托了!”
这样一说,丈夫就会跃跃欲试。
这里就利用了“被认可欲”这一措辞突破口。当然,这样说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丈夫会擦窗户,但至少不会令他感到不快。
【五】非你不可
听到“只有你是特别的”,人就容易被说动
案例:
“去喝酒吧?”
对方却反问:
“为什么要去喝酒?”
朋友根本没想到对方会如此反问,慌忙回答:“啊,你要是忙就算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朋友的烦恼还没完。部门里有酒会,朋友负责组织。部长对他说:“上次人来得不全,这次一定要把人都叫来。”这可是大危机啊。朋友仔细考虑后,使用了这样的措辞:
“市川,你不来不热闹,所以只有市川你务必得出席啊。”
他把这条信息发给了所有部门成员。当然不是群发,而是对应姓名逐一发送的。结果,当天的部门酒会全员到齐。这就是利用了“非你不可”这一措辞突破口。
“非你不可”就是告诉对方:别人不行,你才是被选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像“只有市川你”这样加入名字,能使效果倍增。一般人都喜欢“非你不可”的特殊感,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感到一种仅限自己的优越感,从而乐于回应对方。
【六】团队化
“一起”这种说法,本身就令人愉快
案例:
“你也来组织酒会吧。”
如果朋友对你这么说,你大概会认为很麻烦,觉得还不如自己一个人组织呢。那像下面这样说呢?
“咱们一起组织酒会吧。”
相较而言,这样说更能让人乐意帮忙。听到“一起”的请求,不仅不会感到不快,反而会觉得有些开心。这就是“团队化”这一措辞突破口。
“一起做怎么样?”
先不管做什么,光是这句话就会令人感到愉快。女性之间被问到“一起去卫生间不?”一般人只要没什么事,都会欣然同行;男性之间被问到“一起去便利店不?”就算不想买什么东西,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去。
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本来就是人的本能。利用好这种本能,就算是麻烦的请求,也容易说动对方。
【七】感谢
仅凭一句“谢谢”,就能拉近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使对方很难说出“No”
案例:
“把这桌子搬走。”
明明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却被前辈这样命令的时候,一般人都会觉得“真麻烦”“为什么偏让我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下面这样的说法:
“把这桌子搬走。谢谢啊!”
对方可能很容易就会被说动。秘密全在于“谢谢”这个词。提前说“谢谢”,人就会在一瞬间隐约产生信赖关系,所以不好意思拒绝。这就是“感谢”这一措辞突破口。
关键在于说“谢谢”的时机。应该在提出请求后立刻就说“谢谢”。
按正常顺序来说,一般都是在事成之后才说“谢谢”,但这个“措辞菜谱”的诀窍就是,要在提出请求的瞬间,趁对方还没做出任何思考和决定的时候,就说出“谢谢”。
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互惠式好感”来解释,即“一个人接收到好意,就会产生向对方回报以好意的心理”。
听到对方说“谢谢”的瞬间,就会觉得自己和对方变亲近了。
步骤1:“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来说,人都容易不假思索地把脑中的想法直接说出来。然而,这样不仅常常事与愿违,而且很容易招致反感。请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步骤1。
当然,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保证所有事都不直接说出来,但至少请记住,不要直接说出“这是很重要的请求!”之类的话。
例如:有人从老家寄来很多柑橘,家人甚至都吃腻了,而你不想让剩下的柑橘白白烂掉。
在这种时候,请不要直接说:
“大家继续吃啊!”
步骤2:“揣摩对方的心理”
请揣摩对方的心理,并根据其平日表现,猜测对方会对你的请求作何想法。
直接说出请求,对方会作何反应?如果对方回答“Yes”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可以直接说……
如果对方回答“No”的可能性很大,就不能直接说了。请暂时忘记自己的请求,揣测对方的喜恶、性格等因素。把“No”变成“Yes”的答案就在其中。
请试着揣测吃腻了柑橘的家人的心理。
“不能光吃柑橘。”
这应该就是家人的想法。
此时,请再次忘记自己的请求,想想家人的喜恶。例如:
“不想感冒。”
没人愿意生病。
到了容易感冒的季节,身边就会出现感冒患者,家人都很在意这一点。
步骤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提出的请求,要让“对方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趋于一致。想达到这一点,就要基于对方的心理来考虑措辞。
关键在于,要创造符合对方利益的上下文关系。即使措辞有所改变,只要最终达成目的就行。
既然家人不想感冒,就可以对他们说:
“多吃柑橘就不会感冒了。”
这样的措辞符合对方的利益,家人就会变得乐意吃柑橘,而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同类型文章:
喜欢就点一个小小的赞吧,送你一个巨大的拥抱,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