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科学组培训是由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慧源校区金娟老师带来的名师指导课《时间在流逝》,该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对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每时每刻时间都会在流逝,但同样时间又是抽象概念,因为时间看不见摸不着。
本节课主要的探究活动为“燃香实验”,通过“燃香”这一基础的实验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后续还包括观察10ml水的流动,单摆摆动10次等,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一致。金老师在这节课进行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情境化设置,即给学生一定的前置条件去思考,发现探索最原始的计量工具,同时金老师对实验方法以及材料的改进,都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保证了学生能有利的进行本次计时工具的探索。
本次培训我的主要收获有:
(一)情境下提出问题进行有效导入
导入是课堂的重要部分,而情境的导入是现在科学授课的常见形式。在之前的教学中,我思考过情境导入,在我目前阶段看来,我认为情境导入一定要真,如果是假情境流于形式反而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如何“真”,从金娟老师课堂导入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情境一定要为教学服务,要基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一些发展。金娟老师在本节课中的导入是时空穿梭,回到远古时代。在此情境下,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有需求的,且要基于学生思维,基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即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二)对学生有回应,课堂中真实的与学生对话
课堂对话环节是最考验教师基本功的,也是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师需要真听、真思考,才能和学生真正展开对话。金娟老师在这里给我很大的启发,科学老师需要有强大的贮备,才能驾轻就熟的回答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问题,且能够在规范学生表达的同时,使的知识结构还在本节课的内容之中。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小学生学习科学更是要严谨表达,不然认知错误以后很难纠正。金老师在这些方面都做的很好,如有的小朋友在课堂上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能用明火一直点香。金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燃香的计时功用的特点为学生进行了规范的解答。
(三)实验教具的改进以及课堂中的巧思
本节课主要探究实验的教具都进行了改进,用点火枪替代了火柴,新秒表处理数据精确到秒即可,不到毫秒,塑料杯简单实用进行排除风对实验的干扰,燃香一头标红一头标黑,并且金娟老师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教师给学生提供结构性的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长久的默契”。这些实验教育的改进和实验过程的处理真的让我收获颇丰。
课堂巧思:金娟老师特意向数学老师请假时间的计发,“一撇、二撇”,并且让学生在学习时间中实现了词根的复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真正的跨学科。并且金娟老师和我们介绍到,她是故意拖堂,为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光阴的易逝。这些课堂巧思都值得我去回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