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来我们科室时,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深夜,那时的他虽然已经丧失了意识,但生命特征还算平稳。考虑到他发病时间尚短,极有可能因出血量增加而再次进行开颅手术,为了便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我们把他安排在了科室的重症监护病房。
陪伴他来到科室的是他的妻子,还有年迈的父母。父母憨厚老实,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妻子腼腆、温柔,不善言谈,一家人说话客客气气,对我们交代的各种事情都能很好的配合。我们看着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的这个顶梁柱,再看看眼前手足无措的老人及妻子,还有妻子口中让别人帮忙照看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我们对这一家人充满了心疼。那一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躺在床上的顶梁柱能够快点从那个未知的世界醒来,重新撑起家里的一片天,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重拾往日的欢声笑语。
然而,世界上的事从来都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我们所有人都期待的平安也没能如愿到来,就在那个太阳即将冉冉升起的清晨,他的病情突然恶化,本来等大等圆的瞳孔,仿佛在一瞬间变成了散大。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出血量有了进一步的增加。护士立即告知医生,医生在做好各种应急措施的情况下,陪同病人做了CT检查。CT结果果然不出大家所料,在本来已经做过手术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出血,医生不得不把这残忍的现实告知他的妻子,妻子听了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久久没有任何言语。待她回过神来,用颤抖的声音告知医生,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要做最大的努力,因为他是这个家所有人的依靠,如果没有了他,这一家人的天都塌了。就这样,年仅37岁的他又一次被推进了手术室,开始了第二次开颅手术。
手术持续了3个小时,手术过程还算顺利,可两次出血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害,使他的脑水肿变得一天比一天严重,最终出现了双瞳孔散大,血压不得不靠升压药物维持,呼吸不得不靠机械通气辅助的状态。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结合多年工作的临床经验,医生又一次把患者的妻子叫到了医生办公室,把患者不可逆转的病情用家属尽可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了告知。
也许是这些天病人起起伏伏的病情让妻子多少有了些思想准备,也许是这些天的陪伴及心理煎熬已经使她变得筋疲力尽,总之,当医生告知她病情的那一刻,妻子看起来出乎意料的平静。她没有如上次开颅前谈话时的崩溃,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就那么面无表情的听着医生诉说着病人的病情,仿佛在听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故事。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谈话过后,妻子告知医生,如果生命真正到了无法挽步,他们愿意将患者的器官捐献出来,好让他们爱的人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这也是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曾经流露出的意愿。
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本来只允许留一人陪护,可是对于他们这善良且再也永远无法团聚的一家,科室给予了额外的照顾。整整一个上午,患者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患者的父母,还有朝夕相伴的妻子围绕在患者的身边,与患者做着最后的告别。这至亲至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场面却让人不忍直视。他们珍惜着这短暂的、即将一去不复返的时刻,等待着负责器官捐献相关工作的人员到来。
然而,就在所有人等待的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了心跳骤停,虽竭大家竭尽全力进行了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使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在又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年仅37岁的患者带着所有人的希望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一句告别的话,也没看一眼病床前两个似乎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孩子,就那么义无反顾的离开了。
而我们,也为没能让患者等来器官捐献的那一刻而感到深深地自责和遗憾。
重症监护室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收治的都是极其危重的病患,他们的生命极有可能会稍纵即逝。同时重症监护室也是离希望更近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有着用来与死神抢生命的专门的仪器和专业的医护团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力挽留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给每一个深陷其中的家庭带来光明和希望。
然而,生命的脆弱有时候真的不堪一击,很多情况下即使医护人员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无法让家属的希望变成现实。面对那些无力挽回的生命,面对那些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家人绝望的眼神,我们的内心曾经充满了煎熬和痛苦。也曾经想过,面对这些无力挽回的生命,我们坚持的意义又是什么?
慢慢的,我们懂得了,即使生命无法挽回,我们也在努力坚持下,为家属争取到了更多陪在亲人身边的时间,给了他们更多倾诉的机会,也让他们心理上的接受程度慢慢发生了改变,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人日后生活中的痛苦和遗憾。更值得欣慰的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们从死神手中也抢回了来这里的大多数人的生命,让无数个家庭回归了完整。
重症监护室的墙,比教堂听到过更多虔诚的祈祷;
重症监护室的床,比天堂承载过更多生命的期望。
看过生死,我们更加懂得了坚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