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组块化。
这是《效率脑科学》一书,精读分享的第09篇。
我们已经知道,大脑的前额皮质区,思考容量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用简化与组块化,这两个技巧来科学用脑。
上一集我们分享了简化信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另一个用脑技巧,就是将复杂信息组块化。
具体做法就是,当信息量极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信息分成组块来进行处理。
回想一下你是如何记住一个身份证号码的吧?你是直接去记18个数吗?18个数对我们来说太复杂了。我通常是记三组数字,前6位为一组,代表地区,中间8位为一组,代表生日,虽然有点长,但我们自己熟悉呀,后4位为一组,直接记住。
我们会发现,将复杂信息,进行分组这一方式,是大脑的一种本能,只要你面对的信息,超过了前额皮质的处理容量,大脑就会自然地想要分组块处理。
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大脑的这种规律,不要在大脑,达到容量上限时无意识的去做,而是在面对复杂信息时,有意识地主动使用,这种分组块的技巧,那么,我们的前额皮质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我最早进入咨询行业时,有合作伙伴和客户问我,都讲什么课程,我回答,我能讲10门课程,分别是什么课,什么课,什么课,我一下把10门课程名称告诉他们,他们都听晕了。显然,这些信息太复杂了,大脑很难处理。现在,再有合作伙伴和客户问我,我通常回答,我的课程是两类,职业技能与通用管理。我把10个课程分成了两个组块。如果对方理解了,问通用管理类是哪些课程,我就回答主要是四个台阶的课程,第一个课程,炼内功,第二个课程,做正确的事,第三个课程,正确的做事,第四个课程,从管理到领导,一个课程一个台阶,层层递进,不断提升。这样的介绍,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对方,我们的大脑都更容易处理这些信息。
那么,将复杂信息分成组块,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第一,分成几组比较合适?
还记得神奇的数字7吗?大脑一般能够同时记住的信息不会超过7个,所以三到五组比较合适,最合适的是分成3个组块。
第二,组块多大比较合适?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费尔南德戈贝,研究表明,信息组块的最佳大小是,当你想起它或者念出它,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两秒钟。
因此,当我们面对大量的复杂信息时,我们可以通过将信息分组块的方式,来让前额皮质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