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要求3组人分别朝着10公里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1组人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道村子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
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
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人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
走到一半的时候,很多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但走到了全程的3/4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
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3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
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是SMARTER原则?
SMARTER原则即目标管理原则,是SMART原则的升级版。之前我的文章也有拆解过这个知识点-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应用到我们的个人能力提升。
那么SMART原则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分别代表
Specific明确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E. R 文后详解。。。
根据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无目标管理的区别
第1组人,只有一个意向,就是走到村子,但是没有任何的管理,只跟着向导走。
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是一个大的模糊的方向,这种人就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中途放弃。
第2组人,知道具体的哪一个村子以及走哪条路,但只凭经验和感觉来判断走了多少。
那么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比第1组情绪状态要好一些,但由于走多少判断不准确,情绪仍然容易低落。
第3组人,不仅知道具体是哪一个村子,走什么路,还知道路上有里程碑,能够相对准确判断徒步的进度。
由于目标明确具体,这种人情绪状态最好,即便徒步劳累,也能够通过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
这三组人不同的表现,主要影响变量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做目标管理,并设定明确、具体、可量化的执行目标。
那如何运用SMART原则?
01 Specific 明确性
所谓明确性,就是要具体的、清楚的描述要达成的行为标准,而不是模棱两可.
比如说,目标是增强客户意识,那么这个目标描述很不明确,每个人都可以有各自的理解。
有人觉得是减少客户投诉:降低至5%或者 10% 。有些人认为是礼貌待客:微笑时露出八颗牙齿,那么这种描述就非常的具体、清晰,不容易产生歧义,还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
要找到明确的目标,那么可以通过5W来自我提问:
Who:目标必须包含什么样的人?
What:究竟想要实现什么任务?
Where:要在什么地方实现目标?
When:什么时候实现目标?
Which:目标有哪些条件和限制?
Why:为什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比如我的目标,2019帮助100个有理想的、有行动力的学员,通过跟我学习时间管理,拜托各种拖延、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具体。
02 Measurable可衡量的
所谓的衡量,要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是否能够达成目标的依据。
如果没有衡量标准,目标是否达成,就无法判断,距离目标有多远,也无法判断。
比如说,把员工培训成技能良好的员工。这里的良好,必须要衡量的标准:笔试和操作要达到80分以上,这样的目标就是可衡量的。
因此,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如果不可量化,我们通常不能看成是目标,只能当作是一种意愿或者是期望。
再拿我的目标来说,可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学员拜托了时间不够用,每天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并且能在时间内高效完成。然后能够给我积极的正向的反馈
03 Attainable可实现的
所谓的可实现就是说,我们制定目标不能太高,不能太远,不能远超出你的个人实际情况。比如说,我想去月球,作为一个普通人,那几率为零。
那应该怎样?
比如100是否可实现,细分下,那每个月至少让8个学员有成果。再细分一下,每周至少一个。
当然,目标设定是一定是灵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我一直提倡:晚间反省、做计划,晨间感恩、再计划
再个就是可实现性必须合适,太高会造成挫折感,太低又缺乏动力不足。
那么这个高度到底多少才合适?这很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与个人的水平积累的程度都关。
如果每次设定目标,都能够量化反馈复盘并反思,那么我们的目标设定能力会慢慢的提高。
04 Relevant相关的
所谓相关的,指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与整体目标相关性很低,那么即便这个目标达到意义也并不大。
比如说,你是一名学生,那么主要的任务是学业,如果把目标设定在学业无关的兼职补贴上那么就没什么意义。虽然能多赚点兼职收入,但是这种短浅的目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不可取的。
再比如说,你是一名职场底层人员,那么主要的目标不是完成工作,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公司随时会倒闭,而你也可能随时被炒鱿鱼。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新个体时代,造就品牌的影响力。
05 Time-bound时限的
所谓的时限,指的是目标要的截止完成时间。没有时限的目标相当于没目标。
比如说我用一年时间,带出100个学员,拿到成果。那365天就是时间的限制,再细分至每月每周。
那么时限性,就会给自己一种时间上的压迫,产生紧急感,这样才能让效率不断提升。
我自己写每天写文章,就会运用到这个原理,定60分钟的番茄钟(时间管理的工具之一),滴答声不断警醒我:时间在一点点流失,一定要专注当下,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章,往往效率、产出率就非常高,因为大脑在飞速转动
如果没有设置实现那么这个目标那只是意愿而不是目标。
06 Excitable 兴奋的
这是一个情绪上的视角,一般给目标赋予重要的意义,那么内在的驱动力就会让自己兴奋起来,情绪高涨。
比如:我的导师李笑来,一个比特币的世界首富 。当初为了进新东方教英语,但他的单词量远远不够,达不到应聘的要求。
于是规定每天必须熟记50个单词,可是执行一段时间发现,这种单调的记忆变得枯燥,放弃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给记单词这件事赋予了重要的意义:“新东方教师的月薪50万,那么折算下来,每记一个单词能赚到10块钱。。。”,于是,金钱驱使他不断挑战,不断加大每日记忆的单词量。 当然,最后也成了新东方最有名的老师之一
07 Rewarded 有奖励的
上一次我写了篇文章《目标反馈机制》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这是一种激励的视角,如果目标达成给予奖励,如果未达成,则给予惩罚。
就像游戏升级,每一阶段达到一定程度就升一级,每升一级游戏的体验让人更愉悦,游戏成瘾的就是这么来的。有写过一篇文章,对成瘾机制的拆解,请移步至《自律:向“上瘾”学习》
我是大鹏,一个懂点心理学的时间管理教练,如何你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或者严重的拖延症,那么需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式。由于精力有限,每天前三名提供免费咨询,并赠送价值299私人定制大礼包,vx:Sin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