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一次简单平常的聚会,引发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原生态家庭关系的相处,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的用心良苦,最后,反映了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的畸形。
俊介并非孩子的亲生父亲,却令人意外的参加了同其他家庭与孩子的补习聚会。在聚会中,俊介的情人又意外的出现,紧接着又意外的死亡。在他人的安排下,俊介参与了毁尸、弃尸、销毁证物而成为了从犯。在过程中,俊介的一丝人性让他保持着理智,随着事态的发展,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并且发现了所有人因子女的教育,加上对婚姻的疲倦,从而让他们变得极其的畸形。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又觉得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其实正是最可怕的事情,我们将这种畸形反而却看做正常。
故事的开始,便指出了凶手,读过东野著书的人都知道,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果然,在事件的结尾,才发现,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才是导致整个事件的真凶。故事看完令人感叹,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无力感。
故事中,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若是抛去是否原生家庭的因素。这里面分为了两个派别,而我们也一样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第一种觉得,小孩子的出路,在某种程度必须由父母来帮他们决定才对。一个小孩子,他不会考虑到未来而自己说要读书,哪个小孩不讨厌读书呢,要是让他们自己做主,他们肯定会选择轻松的路走。因此,父母应该认真思考孩子的将来,并作出决定,因为除了父母以外,其他人不会帮他做决定的。
而另一种观点,是要释放孩子的天性,依据他的兴趣而学习。至于成绩,只要不是太差,就可以接受的。
相比两种观点,都是各有利弊,我更加倾向于后者的观点。我觉得,今后都是信息、科技的时代。成绩再好也无法取代电子设备的计算速度。在此,并不是说成绩就不重要,但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她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和学习环境,并且引导她努力的学习,我会向她陈列选择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我并不同意小孩子的智商不会考虑将来的事,如果我们一直把她当做孩子,那么她在你的眼里一直无法成长,孩子虽小,只要有了自我的思维,就要把孩子当做同龄人一样的对待,和她去聊天,和她去谈话。再说回学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世代,我们可以把很多的事情交给设备去操作。而对于孩子来说,她的品格、道德、人格的建立、兴趣爱好等等,要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所以,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之上,应当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和建立孩子全面的发展。
成年人的世界,又是那么的心口不一。故事中的人,每一个道貌岸然的底下,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肮脏。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在不同的场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只怕是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虽然故事中的人物很畸形,但是反观我们恰恰也是如此,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分数线上,但是畸形的比例确是相似的。
即便再优秀的人,当看到捷径,一时也是难以把控自己的。故事中俊介的孩子,包括其他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当看到另外还有捷径可以考上理想学校的时候,即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优秀,但还是难以把控自己。
不仅仅是家长或者学生,包括我们在地的生活中,也是一样。这种难以把控,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对自己能力的不够自信,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清晰和全面。过高的估算自己很容易变得骄傲,比如你在一次不经意间的股票投资,突然涨停了,你会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好像当代先知一样能预测到未来。那结局呢,下一次的投资你依旧会延续自己的“直觉”,早晚,这样的思想会有失败的一天。然而过低的估算自己,只会让自己所做的越来越低,最终会导致自己的自卑心态。
第二,对走捷径人的不甘和恐惧,试想自己明明通过各种的努力达到的成绩,却有一些人通过其他的方法轻易的达到,这样的结果却是令人不甘。就好比,一个勤勤恳恳能力出众的员工,在评选升职的时候,却输给了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同僚,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勤恳的员工很有可能抛弃了自身的努力,转而花费精力去学习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事情。终于,变成了自己都讨厌的人。
第三,本身的能力并不够,却要勉强挤进更高的平台。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能力的体现,更是关乎到天使、地利、人和等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也有一些人,挤进了好的平台,顺风顺水,但是,是自我的能力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之自我的努力。不过,我们看到的和做过的更多的事,是硬生生的给一个给一个弱智儿童请一个哈佛的导师来辅导。所以,自我学习的技能不要丢弃,要不断的更新自己,不要勉强,在努力中寻找机遇,而并非是,先溺水再去学习游泳。并且,在世间所行的一切事,都有上帝的美意,我们应当顺服在上帝旨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