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饭后,与一朋友散步聊天。当朋友聊到自己不喜欢吃垃圾食品的时候,我也积极表示自己也不吃垃圾食品。朋友说她既不喜欢垃圾食品也不喜欢各种饮料是真的出于自己对这些不感兴趣,但我发现自己却不是。实际上,各种垃圾食品还有各式各样的饮料是自己的最爱,不得不承认小时候看着身边朋友到小卖部买各种小吃和饮料时眼睛里总会透露出无限的羡慕,而今在超市里看到的各种垃圾食品对自己依然有极其强大的吸引力,只是每次都克制住了。并非要大肆夸耀自己有强大的自我克制力,相反,对于朋友与自己对拒绝垃圾食品背后原因的不同,让我仿佛又看到了某个让我震惊的真相。
朋友是随心的,不喜欢吃垃圾食品所以不吃垃圾食品,她的情感是真实的。而我,一个渴望有一天能用垃圾食品填饱肚子的人,拒绝垃圾食品完全是出于它有害于健康,小时候得不到老妈的允许,长大后同样得不到自己的允许,慢慢形成了无形中的自我控制。即使内心有无限的喜爱,也无情地将它狠狠地遏制在心里。而我也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一种理智的自我节制,还是已经演变成一种变态的自我控制。甚至在此之前我丝毫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对于我来说相当严重的问题。
不过是吃不吃垃圾食品,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可怕的是人往往是抱着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的。连这种小小欲望都将它控制的人,同样有可能为了追寻所谓的正确而控制自己对很多事情的追求热情,而追求是区别不同人不同特点的一大标准,甚至是寻找自我的出路,而倘若连追求都被克制了,岂不可怕?
知道自己有这样的问题让我挺失望的,一直宣称着要做一个随心的人,可是却有一连串的事情始终不是真心实意,总是要被逼到找不到自己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所在。但自己也很庆幸自己的敏感,总是能从极其细小的事情来自我提醒。
今生里遇见自我,这是个奢侈的梦想,许多人都错过了。——于丹
在外面走过一遭的我们,都明白,始终追寻内心的真,实在非易事。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为了被这个社会承认你是对的,很多人不得不抑制自己对垃圾食品的喜爱。少年时对阿谀奉承极度厌恶的职场小白们一见到上司就咧开了连自己都猝不及防的笑脸;即使和朋友发生了矛盾也要为了所谓的和气假装大度地忍让,心已冰冷却依旧演得相当暖和;权衡梦想与现实后怀着漫画梦,渴望无拘无束的少女过上了浓妆淡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生活……为了符合这个社会,我们都在抑制着内心所有真实的欲望,真实的渴求。最后我们都成为了社会里正确的人,却永远失去了自己。
还好,我还是我,我还时刻记得这些问题。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菜根谭》
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诚实淳朴;与其谨慎小心,不如豁达大度。有时候,我挺讨厌别人跟我说“改变你自己吧。”改变?改成社会能接受我的样子?改成处事圆滑的样子?还是改到面目全非的样子?可我还是喜欢现在的自己啊,敢爱敢恨,明辨是非,秉持着那最宝贵的真心,保持着那“朴鲁”与“疏狂”,不才是更重要的吗?我就是不喜欢热闹,就是不懂得讲客套话,与好朋友出现了矛盾,我就是无法假装若无其事,相反如若我真做到了,那才叫做可怕。为什么?很多人在面临成长中各种碾压时,总是觉得应该改变自己,而不是想着如何坚持内心最真的坚持呢?到底有多少人改变成功了?又有多少人坚持下来了?将来我会不会也对自己说“改变你自己吧”?但是无论如何,下次我还是希望有人跟我说“坚持你内心认定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世界本复杂,诱惑也繁多,寻找自我本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坚持更是多了一份艰难。更何况各自的人生都各有艰辛。如同于丹老师说的:生命是不停的摆钟,向左向右。一方失,一方得;一边是自我,一边是责任;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总是要时刻保持着这几把称的平衡,甚至要穷极一生才得以找到其平衡点。而要在这千万条路,千万个选择,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在复杂的世界里过好自己复杂的一生,又谈何容易?
那,不如让一切都回归到最真的状态吧。
或许彼岸不过是个原点,一个自己绕完一圈后与最真实的自我相遇的地点。
心的声音永远只有一个,而且是最真的一个。归真,亦是一种删减。删去迷茫,剩下坚定;删去诱惑,剩下踏实;删去繁乱,剩下简单;删去虚幻,剩下真实。每个人都会幻想彼岸有一个优秀的成功的自己,但是否有人只是想要在彼岸遇见的依旧是那个最真的自己呢?
我愿,
彼岸,
依旧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