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提醒同事:“当心,你女儿要恋爱了!”同事坚定地说:“不可能!”没过一周,早晨六点多,同事发来微信:“在哪里?要遇下,你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果然是一张乌鸦嘴!同事觉得很神奇,问:“你怎么会知道我女儿要恋爱?”
近日,一朋友六神无主,坐她的车听她说了一路:在绿地看了一套房子,打算租过去住,目的是为了中午让孩子也能休息……我问她:“是不是丫头恋爱了?”说没有。到了晚上,越想越不对,又打了一个电话说:“我估计你丫头恋爱了,你确定没有?”没有!“好,记住一句话!倘若不确定怎么做是对的,建议你什么都别做。否则,结果会离你期望的越来越远。”回来问了丫头,果然,她家丫头恋爱了!
准吧?牛逼吧?西仓桥上摆过摊,五元一次。不过,要提醒的是,只能算坏事,一算一个准,好事不灵。其实吧,就是考虑到年龄特征、家庭情况、周边环境等等因素,做一下推理而已。
说到恋爱,家长老师基本上是谈虎色变。尤其是咱们这种生了女儿的。但,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孩子们大多是云淡风轻的。是呀,十六、七、八岁,青春正浓,谈个恋爱啥的,很正常。这个年纪,是个女孩子,倘若没有男生喜欢,这个女孩子一定是有问题的,若干年后,回顾这段时光,这一定是她最大的遗憾。不正常的,其实是家长和老师的加入,打破了一些平衡,更多的是横生枝节,无事生非,反而把没事变成有事,小事变成大事。
对于所谓“早恋”,王开东老师之前有篇文章论述的比较全面,我不多说。这个问题在我开来,不是问题,但之所以成为问题,更多的还是我们的老师、家长缺乏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用用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把事情往万劫不复的方向推。家长、老师缺乏教育的专业能力,这才是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
所谓“早恋”,其实就是恋爱,前面加了一个“早”字,其实是老师和家长人为的因素。恋爱了就是恋爱了,哪有“早晚”之分?身体发育成熟了,感觉到了,自然而言就来了。躲也躲不了,藏也藏不住。反对,那其实是反人类的。而是否是“恋爱”,很多时候并不是很清楚的。更多的,是家长、老师过于关注,一旦发现花季男女在一起,就万分紧张,认定是“早恋”了,然后疯狂地采取诸多行动:隔离、打骂、祥林说教等诸多方式轮番轰炸,直到天翻地覆。曲终人散之际,十有八九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划清界限之时。
之所以我对这个问题淡定,不是我有多高明,而是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上初中的时候,我们那个班还是很团结的,无论男生、女生,还是所谓的好生、差生,关系都很好,大家相处很融洽。班上也有了一些所谓的“谈恋爱”的了,但,大家都心无杂念,就是想争取中考取得好成绩,然后继续在一起。于是,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每天下了晚自习后轮流在某个同学家里继续集体自学到12点左右回家。那个时候,我喜欢班上的一位女生,却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谈得来,想和她在一起。现在看,属于青春懵懂期。但,有一天中午,班团支部副书记突然告诉我,班主任让我去他办公室,我就傻乎乎地去了,结果看见班上的一位女生坐在喝了酒的班主任腿上。当时吓傻了,脑子一下子就懵了,转身就跑。“嘭……”脑袋就撞上了隔壁办公室的窗户,玻璃碎了一地,二话不说,疯了一样的往教室跑。只是,逃跑的时候没有设计路线,而是按照平时的习惯,下了教师楼,就往南跑,然后进入教室那一排房子。所以,逃跑的我,一定是被闻声出来的班主任看得真真切切的了。接下来发生了好多事情:班主任要让那个女生入团,我是团支部书记,不同意。后来,我就不做团支部书记了,副书记做了书记,那女孩子也入了团;拍毕业照,除了集体照,老师不允许男生、女生之间合影,我领头不答应,老师让交出交卷等,我不同意;离中考还有16天,我和死党一起踢足球,被老师抓到,赶我们回家,可是,踢足球明明也是他教我们的……被赶回家的我们每天假装出门,然后到另外一个家伙家里去自习,闲暇还钓钓鱼,老师也每天批改我们交过去的试卷,并发新试卷带回。如此逍遥了3天还是一周,被发现了,老头子把我领回家罚跪。我记得那天跪了一下午,我坚决不认为我有错,嗯,老师顺带还提供了一个线索,就是我“早恋”了。我们家老头痛心疾首,但却也无可奈何。双方就这样僵持着,没法收拾。后来,我妈找了我最佩服的一个场领导
,那个时候,处级干部已经是我认识的最大最大的干部。我之所以佩服他,是因为每天早晨三、四点我在钓鱼的路上碰到他时,他已经在田里视察了一圈了。那个时候,最最佩服的就是类似于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徐虎之类的好人好干部,他也是我的老乡,父亲的领导。晚上,就在我们家吃的饭,我喝了生平第一次酒——啤酒一瓶。其实,他说的并不是我想的,但是,一是我敬佩他,二是我也累了,就这样吧!当时他说:“嗯,好好考试,考上了将来我给你们介绍。”认定了我要跟人家谈恋爱,我也没再解释。老头子不知道嘀咕了啥,我说:“不要你管,反正我能考得上。”考的是泰州师范,当时红旗农场有4个名额,我是第四名,有惊无险。但事情过了之后,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要和人家谈恋爱呢?她怎么样了呢?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晚上,我都会默默地站在人家院子后面,呆呆地看窗帘后的那盏灯。甚至师范前两年,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一度想一死了之。这就是我所谓的初恋,似乎还没来得及开始,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以至于我连那姑娘的手都没碰过一下。
若干年之后,我读毕淑敏(疑似),里面说到一段故事:小时候,家里的钱都是不锁的,谁用谁拿,那时候的我们,从来都没想到去拿,可是有一次,少了一块,目前便疑心是我们拿的,我们说没有。母亲便打,耐不住打,就承认了。承认了还不行,还得说清楚怎么拿的,怎么花的。于是,我明白了两点,一是钱是可以拿了用的,二是可以说谎,不说谎是要挨打的。很是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经历后的感受,其实,就是换位思考,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成为了我做老师的原则之一。有些孩子喜欢我,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因为我从来不把他们当孩子,或者说,我从来也没长大过。
回到“早恋”这个问题上来,作为父亲,我想给女儿讲这几句话:
第一,作为女孩子,有人喜欢是好事。倘若没有人喜欢,那才是最最不幸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喜欢你的是谁?他可配得上你?你可配得上他?他为什么喜欢你?
第二,这个阶段的爱情是最最纯粹的,我们需要珍惜。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部分的恋爱,是最最纯洁的,是只惟感情的,极少被世俗的一些诸如家庭背景、房子、车子、票子等影响,是最干净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尊重并慎重对待这段情感,不要去伤害对方。
第三,初恋纯真,但基本上不会是我们最终的婚姻选择。前面讲到的我喜欢的女生,我当时就觉得我这辈子如果娶不到她还不如死了算了呢。甚至后来工作以后,传说她在泰州副食品商店工作,我都从来不进那个商店的门,也不参加初中同学的任何聚会。可是,若干年后,你和她的儿子都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实小家长会上有一段发言,发言之后,她找到我的号码约了在一个茶吧聊过一会,我很失望。这不是对方不好,而是当初的我们都没有长大,彼此其实并不十分了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变化,再相见,便极有可能是物是人非了。我记得《读者》上有篇文章说过:人要到三十岁,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人;要到四十多岁,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个人。而大多数人二十多岁就已经结婚生子,所以,我想,我们可以给自己和对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更准确的选择的机会。因为,你十六岁和你二十六岁的选择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你选择的范围也会有了办法,幼儿园、小学,你接触到的是学校
周边的男孩子,初中你接触到的是全区的男孩子,高中你接触到的是全市的男孩子,如果你能顺利考上大学,你接触到的是全国的男孩子……我确定许多婚姻的失败是因为许多父母自己还没有长大,就稀里糊涂地结了婚,并再稀里糊涂地怀孕生了孩子做了父母了。而有些父母,除了孩子是自己生的之外,并没有尽或者没有能力尽任何做父母的义务,更多的只是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让自己的父母来带而已。
第四,在你没有确定他一定会是你的男人之前,不要花他的钱。最近几年,也帮几个大龄的男老师介绍过对象,最恐怖的一次是在肯德基,好几个女孩子同时和这个男孩见面,就像《非诚勿扰》似的,每个人点上点吃的、喝的,评头论足,谈家庭条件等等,男孩子买单,女孩子们理所当然,但我不喜欢!男孩子愿意,他买单可以,但是作为女孩子,我觉得应该矜持一点,应该对自己有要求。倘若自己并没打算和对方相处,那就是个纯粹的陌生人,你凭什么让对方给你买单?所以,我坚持认为,女孩子,除非你确定他就是你最终的那一个,那么你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花对方的钱,否则,请不要!家里的钱在哪,你知道,倘若有需要,倘若参加朋友聚会,你只管自己取了去花。即便将来你确认了那一个,我也要告诉你一句话:女人倘若要活的精彩且有尊严,一定要经济独立并有自己的追求,那什么“你只管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的鬼话最好别听。容貌再好,总会人老珠黄,40岁以后女人的美丽,在于自身的气质,而最好的化妆品是文化、是经济、是处世方法和态度的结合体,而决不是化妆品。
第五,在没有确定他就是你最终的选择之前,请守住你的底线。这一点很重要,请相信我,我不是个十分开明的人,但我也绝不保守,所以,我看中的是绝不是旧社会的伦理道德,我关注一点,是我知道,这事关你的尊严。
第六句话,是我们公认的:无论什么时候,告密者都是可耻的。这不仅仅是关于恋爱的话题,也包括其他。所以,我反对学校或者老师在学校里寻找密探,发现并报告谈恋爱的同学,同样也我反对将来步入社会后,你做这样的密探。除非对方的行为违反社会公德,我们有必要也必须站出来,其他私人的事情,我们没有权利过问,因为就个体而言,他们做的每一项决定都是正确的,作为外人,我们不清楚也没有办法去体会别人的生活经历,故而我们也没有资格去对别人的决定指手画脚。
最后,也给和我一样为人父母者说两句话:
一,没有什么早恋,只有恋爱,无非是来得早还是来的晚,无非是超出了我们的心理预期而已;二,倘若我们不确定这么做一定是正确的,最好什么都别做。否则,我们只能让事情越来越糟糕,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