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
Layer 2 技术目前是比特币增长和发力的方向之一,通常被称为“链下”解决方案,通过将主链的部分数据处理转移到 Layer2 上,从而增强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区块链正逐渐演变为具有多层架构的系统,Layer2 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可用”的区块链系统,并扩展到其他行业中去,在不破坏Layer1的基础上,更多的应用场景、支付场景可能在Layer2层遍地开花。
Lighting Network
闪电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用于即时、大量的小额支付,它消除了将资金保管委托给受信任的第三方的风险。闪电网络的目的是实现安全地进行链下交易,其本质上是使用了哈希时间锁定智能合约来安全地进行0确认交易的一种机制,通过设置巧妙的‘智能合约’,使得用户在闪电网络上进行未确认的交易和黄金一样安全(或者和比特币一样安全)。
闪电网络主要就是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微支付通道网络。交易双方若在区块链上预先设有支付通道,就可以多次、高频、双向地实现瞬间确认的微支付;双方若无直接的 P2P 支付通道,只要网络中存在一条连通双方的、由多个支付通道构成的支付路径,闪电网络也可以利用这条支付路径实现资金在双方之间的可靠转移。同时,由于支付通道中必须存有充足的资金,也就是说,支付中转站应该给每个渠道存入预存款,而为了实现支付的及时、有效,存款需要达到支付所需额度的 10 倍左右。因此就算网络没有受到攻击,这样沉淀大量的资金也会带来很严重的资金安全和流通性问题。同时,当人们以不同数额的金额在不同通道中进行买卖时,数值不对称的情况可能会频繁发生。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路径是很容易被找到,但是每一次找到正确数值的跳跃路径则是最困难的部分,当有超过 50% 的交易找不到路径时,闪电网络实际上更多促成的是比特币上链交易,而不是在闪电网络上的交易。
闪电网络看起来挺不错,但是如果你是把这些代币作为长期投资的话,你完全不需要闪电网络,因为目前委托它来处理大额转账并不是很安全。当然,如果你是将比特币视为另一种支付方式的话,那么闪电网络(如果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话)对你而言就十分重要了,即时小额支付、匿名性增强、几乎不存在费用——它确实为这类支付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
Liquid Network
Liquid网络是一个基于侧链的结算网络,能够实现更快、更保密的比特币交易和数字资产的发行。作为比特币的侧链,Liquid允许你通过可验证的1对1锚定,在比特币主链和Liquid侧链之间移动比特币(BTC)。首先,用户通过锁入主链上的比特币来获得L-BTC。这一过程需要102个比特币区块确认,一旦确认完成,就会有等量的L-BTC在液态网络上出现,然后使用L-BTC进行转账就可以享受液态网络的便捷性了。如果想要将L-BTC解出,转回到BTC主链,则只需要两个液态网络区块确认就可以了。
Liquid 的区块生成每分钟发生一次。这意味着 Liquid 的块生成比比特币(具有概率生成)更一致。区块签名者会跟踪他们与其父区块一起签署的区块高度,并拒绝签署会导致多个区块重组的区块。一旦一个区块被创建,它的父区块将永远不会从最长的链中重组,这就是为什么 Liquid 交易一旦收到两次确认就可以被认为是最终的。当网络正常运行时,流动交易将在两到三分钟内结算,这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比特币主网转账慢的问题。
Liquid还使用了Blockstream开发的隐私转账技术,这种加密协议可以隐藏每次转账的数量和资产类型,具体来说,当用户使用液态网络浏览器查看转账信息时,所有用户只能看到一个地址向另一个地址转了账,但具体转账数量和资产类型是被隐藏起来的。因此,使用隐私转账,用户可以相信他们的敏感转账信息没有被泄露,也不会有人因为看到相应的信息而提前做出反应。
ChainX
ChainX 是最早基于 Substrate框架开发的区块链。致力于比特币 Layer2拓展、数字资产网关及波卡2级中继链的研究与应用。在治理运行层面, ChainX采用动态资产挖矿模式,实现安全高效的链上治理和共识;在技术实现层面,ChainX通过“轻节点+托管方案”实现主流加密货币在异构多链的资产跨链,并通过去中心化比特币资产托管和镜像资产跨链形成数字资产网关,实现所有加密货币同链交易;同时,作为Polkadot的第二层网络,承担拆分多链架构,搭建平行转接桥,撮合多方交易的角色。其中,PoS共识首创了 One asset one vote的资产挖矿模式,不存在ICO阶段,根据用户跨链充值进来的BTC、ETH、EOS等多种资产的市值衡量权重与原生代币共同参与挖矿,沿用比特币从零开始逐步减半的模式发行新币,公平分配系统发行的PCX,避免了预挖发行及算力垄断。用户将自己持有的各类数字资产跨链接入 ChainX后,既可在系统集成的交易所DApp上完成币币资产交易,参与比特币金融衍生运作,同时也将产生公允价格进行资产市值权重挖矿。
ChainX 开创性地结合多签托管+轻节点的方式实现跨链,依托于轻节点的中继方案能够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操作,现已实现比特币跨链,为了保证跨链过程和跨链资产的安全,选出若干强信用背书的机构或个人组成信托,以多重签名的方式管理信托账户,当比特币网络跨链至 ChainX 时,过程是完全去中心化,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的,而反向从 ChainX 跨链至比特币网络时,需信托通过多签操作信托账户完成(因比特币网络无法运行智能合约)。
ChainX现阶段采用去中心化的轻节点方式,跨链整合主流数字资产。后续将结合独立信托人、MPC、同态加密等手段升级跨链流程,陆续开展比特币金融衍生,加速ETH、ERC20、EOS、ADA、ZEC等主流币种的接入。同时培养社区进行跨链资产转账的习惯和开发者生态,促进比特币价值的流动,孵化采用最新智能合约技术的DApp。
三者差异
闪电网络是针对小额付款开发的。通过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中找到一条闪电网络通道,可以互相转账。但是对于偶发性的交易,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已经建立的闪电通道,就得发送交易进行建立,这种情况手续费高于直接在Bitcoin网络上发送交易的手续费。因此,如果建立的通道在完成这一次交易后即刻关闭,那么对用户来说花费更高的手续费去使用闪电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闪电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Bitcoin的使用场景,但是使用场景受限。不仅如此,每个闪电网络通道可以处理的付款金额受制于它的初始资金的金额,这样一来,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加,找到从买方到卖方的完整路径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使得闪电网络不太适合处理大额交易。
与闪电网络的瞬时到账不同,液态网络通过产生区块来确认交易,这会使其转账速度变的稍慢一些。尽管如此,转账仍然比比特币主链上的速度快了很多,液态网络每隔一分钟便会生成新的区块,这是比特币平均出块速度的十倍,并且液态网络需要两次确认才能将转账视为最终结算,这意味着转账大约需要两分钟。
ChainX同样是通过区块来确认交易,不能瞬时转账,但是与液态网络相比,每六秒就会产生新的区块,速度是液态网络的10倍。而且,ChainX针对中、大额转账进行了优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锁入尽可能多的比特币,并立即开始转账,接收者也不需要参与设置任何通道,他们可以收到发送者能够发送的所有资产。
总结
不管是闪电网络、液态网络还是ChainX也好,目的都是为了让比特币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使用闪电网络能快速而廉价地进行小额转账,液态网络能允许以高度的隐私性和安全性以及合理的速度进行中型到大型的比特币转账,ChainX则是作为资产聚合网关能将比特币扩展到Polka生态、ETH生态使用,为BTC Layer2再次赋能,更进一步的扩大了BTC的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