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
【音乐】
“Devastate Me——Rechael Yamagata”
(适合特别安静时听)
一、关于杂文、关于读此书后的碎碎念
二、摘录
关于杂文、关于读此书后的碎碎念
可能因为书架容量有限,可能因为只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留在身边。所以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当看过一本书倘若不是特别心动,就会放在楼下的垃圾桶边。
所以书架上放的要么是还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爱不释手的宝贝,要么是看了几眼着实不想再往下翻的鸡肋。但又想着无论从哪种途径获得,新新的书直接扔掉终归有些浪费,哪怕大致翻过也好。由此便也导致,满得再腾不出一点空间的书架上,大部分却被一些本就没有太多价值或价值还有待被判断和发现的册子所占据。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倒也找寻到了一种快感——每当清闲时,只要能清理掉囤积的一本书腾出点多余的空间,内心就会有种小爽。
之前提过曾经很少读杂文,或是一时兴起买的或是朋友相送,还有些索性不记得来处,总之书架上搁的五六本杂文类的书已经蒙了几年的灰尘,也偶尔拿来翻几下,不过不出一分钟立马放回原位。最近突然有了大把闲散的时间,本是抱着清理书架的心态拿起,但看过两本后竟经历了两次大致相同的心理过程。
比如周国平老师这本《内在的从容》,虽然是精装,但看到三分之二时依然没有任何想要留下的冲动,并且为了能清理,还一再催促自己赶紧过。可当看到还剩不足三分之一时,便会发现不知何时内心开始萌生出一种浅浅的喜欢,尽管这种喜欢还不足以战胜那种腾出空间后的快感。不过随着再继续往下读,短短不到一百页,这种喜欢便会迅速加深,直至再舍不得把它丢掉。这可能就是杂文的魅力,当然也有可能与杂文无关仅仅是这本书的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杂文往往没有固定的故事情节,每一章之间也没有完全的关联或逻辑,所以拿起书随便打开一页都可以开始阅读。正因如此,索性图个新鲜,这本书我竟然倒着从最后一页看回了第一页。
之前有一些特殊的机缘见到过几次国平老师,每次听完老师发言,事后都能回味很久,通过一些平凡的事情,总会有一些新的视角,和新的看见,很过瘾,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丝毫不过分,比如“年龄是个谣言”、“人不应该到远处寻找幸福”等等。有一次和之前的老板还有一群人同老师吃饭,他带着小儿子蛋蛋,当时看老师也就五十左右,直到看过这本书后上网查询,才发现国平老师竟已年过古稀。
再次为之前对于这本书的态度而感到惭愧,并非因为作者的年龄而惭愧,只因之前的不懂和错过。和这本书同来的还有一本叫《安静》,也是打开过几次都匆匆的合上了,我想再拿起时必先已肃然起敬。
《内在的从容》乍听名字以为是鸡汤文,等看完合上书再回味,全然不。书分为上编“碎句”和下编“短章”。虽然仅仅是寥寥几行的碎句,或不到两页的短章,但足以感受到作者学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透彻的人文洞见,足以触碰到作者忠于内心的纯粹和丰实的精神明亮。
这本文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至2005年间,但却也倾注了这位七十多岁学者、哲学家大半辈子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关于爱、关于婚姻、关于孩子教育、关于学术、关于艺术、关于自然,关于一切遇见的所思所想。很多作者传达出的观点显然是人们只有经历了岁月变迁或时间考证后才能幡然醒悟的。人本就有差异性,不见得书中作者观点适合每个人,但大多足够让我们扪心自问和作为我们思想的指引。
有些书是帮助我们在深度上有更确切的理解,至始至终只围绕一个核心展开、论证,让我们在行动上更有力。而有些书是引领我们在广度上有更全面的感知,看似天马行空,毫不相干的点最终却传达出了一种温度,让我们在思想上更丰富,比如杂文。
平时我们读书难免会有三种情绪。一,当书中观点与自己价值观不谋而合时,对这本书的好感瞬间倍增;二,当书中的与自己认知背道而驰时,本能的产生一种排斥;三,当书中思想法为我们重新打开一扇窗豁然开朗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意外的欣喜和爱不释手。其实这三种情绪,往往在读一本书时都会同时出现,只是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会影响我们是否继续往下读,出现的哪个比例高将决定我们对这本书最终的态度。
通过读这两本杂文集所发生的心理过程所得:有些书倘若在内容的价值上本身不认同或不需要,大可以立马丢掉;但有些书倘若一开始就被自己的情绪所引导,特别是首先出现第二种情绪时,那么请不要立马叫停,再坚持下,说不定之后再走近一些时,你就会舍不得放手。
#摘录#
自《内在的从容》-周国平著
1.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归结为:美是生活,生活高于艺术,艺术只是生活的再现或得不到原物时的替代物。
2.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见意义。被外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大脑的贮存,被内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心灵的财富。
3.“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就够了。”耶稣有一些很聪明的教导,这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容易把这难处解决。道理很简单:你可以把你的力量集中起来对付今天的难处,不受种种远虑的无谓牵扯。相反,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4.一切被日常生活之流裹挟、精神拾荒
5.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
6.一个人惟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7.内在生命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
8.星期日给川流不息的日子规定了一个长短合宜的节奏,周期性地把我们的身体从劳作中解脱出来
9.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保持内在的从容》
10.为了抵制诱惑,似乎必须克制乃至灭绝欲望。我总觉得这种办法是消极的,常常也是无效的,原因就在于违背原来人性。积极的方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我所知的高级欲望指人的精神需要,它也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人一旦陶醉于更高的快乐,他面对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就自然有了“定力”。——《“定力”从何而来》
11.这归根到底是一个选择问题,你更看重哪一种价值,你就只好在很大程度上舍弃另一种价值。
12.爱造就丰富的人生。正是通过亲情、性爱、友爱等等这些最具体的爱,我们才不断地建立和丰富了与世界的联系。
13.我的确感到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另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14.自然万物都失去了自身的丰富性和本源性
15.为自己写作,也就是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这是我所能想象的为人类写作的唯一可能的方式。——《内在的从容》
16.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17.有时候写作推动思考,本身是或者愉快或者艰难的思考过程。
18.真正的好艺术都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过,它的这种人类性完全不是来自全球化的过程,而是来自它本身的价值内涵。人类精神在最高层次上是相通的。
19.一切伟大的诗歌作品必有哲学的深度,都以独特的方式对存在有所言说。不过在诗歌中,哲学是含而不露的,是底蕴而不是姿态。
20.写诗会促使人更细腻地观察眼前的景物,寻找最确切的语词表达自己的感觉。
21.学术的要素:智性的快乐;问题意识;材料的系统占有(知识增量和学术传统);独立思考。
22.从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慰藉类似于心理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
23.哲学在理性与终极关切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张的关系,一方面使终极价值在永远不确定和被追问的状态,防止信仰的盲目,另一方面使理性不自囿于经验的范围,力求越界去解决更高的任务而不能,防止理性的狭隘和自负。
24.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24.历史是时代的坐标,哲学是人生的坐标。
25.哲学既是这个时代的弃妇,又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26.读原著绝对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趣,在后者中,一种思想的原创力量和鲜活生命往往被消解了,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躯体某些局部的解剖标本,以及对于这些标本的博学而冗长的说明。
27.对于任何学科的理论研究来说,哲学思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它体现为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宏观视野,一种从整体出发把握本学科中关键问题的领悟力。
28.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孩子便能够逐渐养成基于爱和自信的独立精神,从而健康地成长。
29.人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他(她)们带来快乐。
30.多数时候,我们生活在外部世界上,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一下子停了下来。灾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
31.麦田、房屋、羊群不再仅仅是可以折算成金钱的东西,在他们之中凝结着人的岁月、希望和信心。
32.正确的做法是把两性的差异本身当作价值,用它来增进共同的幸福。
33.一切狠都源于人的局限,都证明了人的局限。爱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34.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
35.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36.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宁静的核心)
37.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