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度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文字功力的,平时也写了一些所谓的文章,有时还沾沾自喜。也看了一些关于写作的书,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又遇到了瓶颈。
一是最近思绪比较乱,其实是有很多感想的,但是写出来,都被屏蔽了。加上新冠肺炎的事,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应急综合症。整个人都是处在焦虑,慌乱的境地,真的能沉下心来写东西,一下子变得有点难。
二是感觉自己的见识是在是不怎么高明,网上那么多文章,见识高明的多了去了,我为什么要写,感觉拼不过他们。
三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主业做好,老是发一些无关的文章,让人感觉抓不住重点,也不想太暴露自己的想法,在公家单位,怕有一些人,来利用文章中的观点来小题大作。
四是发现自己传统的写作方法,到了某个时间点,坐下来,对着空空的屏幕,告诉自己要写些什么,但是脑子里其实是乱的,不知从何写起。结果花费了很多时间,效果也不好。自己一时兴起,看到了007的头条写作训练营。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学写作7课,说来惭愧,自己倒是上过其他的写作课,看到这个写作7课,很不以为然。
觉得就7课,能有什么内容啊?事实证明,偏见又一次伤害了我。
今天解锁了第一课,结果深深的打动了我。里面说的内容把我全部击中。
原来的写作方法,像水龙头一样不停的往外挤,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写作本来是件愉快的事,慢慢变成了压力,成了伤害。而平时看书,工作,其实有很多闪过的念头,其实应该把他们及时记录下来。
这种叫卡片式写作的方法,其实我早就听过,罗永浩还做过一个闪念胶囊,就是记录灵感的。但是就只是知道,以前也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现在想想,还是蛮可怕的,这么好的方法,只是止于知道,根本没有实践,更谈不上坚持了。
结果自己的写作,背离了自己一开始的初衷(用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认知)。
卡片式写作做的非常好的一个作家叫纳博科夫,他说:我并不从头开始写,一章一章写到结尾,我只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取出一块,那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
这是多么符合大脑的天性的写作方法,写好了各种卡片,或者发挥,或者拼接,最终的呈现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这个方法有三个好处
1.在一堆卡片中 ,寻找交互,排列组合,创造新的东西。
2.降低大脑的认知负荷。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只是300字而已,大脑不会觉得负担重。
3.创意密度和质量更高。
还有一个用“见感行思”来创作卡片。
见:如实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感:记录下情绪/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是什么样,得知这件事之后什么样,写下来。
思: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行:最后是行动,具体你怎么做。
见感思行」这一套思维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反省→行动`的过程,这样的好处是:素材积累搞定了,写作也能程序化,最重要是认知得到了升级,一举三得
你「见」到的素材一定是解决你的某一个问题,所以,看到素材就要把问题写上去,以后你再回顾,就可以看问题口述答案。
素材积累多了,脑子里就会有大量的问题。
但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在「思」的层面你还要再提问题,穷尽所能找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才是让你认知升级的地方,知识之间有了冲突,才能启发你的思考。
这种写作的思维框架真的很好,这样思考就不会游离了,知道向什么方向用劲了,而且长此以往,写作会变得有趣,自己真正能有所提高。
所以当一件事情做的很幸苦的时候,一定有哪里不对劲,一定是有方法的,要么去看书,要么去找高人请教。记得时时把自己清空,不要把自己的心填的太满,以为自己知道了全部的真相。写到这里,真的为自己感到惭愧,那么好的方法,自己也算是写作爱好者,竟然完全没有实践。还好现在算知道了。
今天这篇文章算是拿见感思行的框架来写的,但是思的部分做的还不够,所幸的是转变了思维。这不就是行了吗?只是还要坚持的把这件事做下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