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神话故事
除了上古的歌谣外,中国神话故事也是远古时代文明的产物,它是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不断抗争中,感觉到人类力量的渺小,从而借助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是流传在原始人类口头上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荒诞无稽,甚至幼稚可笑,但它们能流传至今,而且一度让古代的人们信以为真,也着实说明了它们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慰藉作用。
马克思对于关于什么是神话曾做过这样的说明:“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他还补充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可见,神话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时代性的,它是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的表现。当生产力得到发展,科学知识逐步发达以后,也就是当人类实际上能够支配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时候,神话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那么,这些神话是如何形成的呢?
拿我们熟知的《山海经》来说,有
“羲和浴日”和“后羿射日”。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东经》)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射九日……(《淮南子》)
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他们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羲和妈妈非常疼爱他们,每天都会替十个宝贝洗澡。这十个太阳每天清晨轮流出来值班,他们从汤谷上的扶桑树上出发,坐在“三足乌"驾驶的云车上,从东向西巡行,到了傍晚,又回到原处。洗澡的地方就在甘渊,洗完澡后就在这棵扶桑树上睡觉,第二天值班的太阳睡在最上端,其余的则在下面,连铺位都有固定位置。
这样过了几千年还是几万年,地球上的万物欣欣向荣。直到有一天,等待值班的小儿子躺在扶桑树顶端迟迟不能入睡。因为驾车的“三足乌“怂恿他的哥哥们一齐出发到天上风光风光,哥哥们居然答应了,他有些害怕。但是天亮了,他只能去巡行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出发不久,后面就追上来了九个火团。原来哥哥们知道他不同意,所以特意选择了这一天。
可令他想不到的可怕的大事还在后头呢,树林着火了,什么都成了灰烬,动物也死了许多,没有死的也都出来伤害人们。水没了,大海也干涸了,人们也生活在火海里。
帝俊知道了灾难,让百发百中的后羿去射三足乌。后羿一箭射去,三足乌羽毛尽落,火团也一个个消失,最后只剩下了他的小儿子,他的哥哥们没死,但再也没有上天的资格啦。
人们借助神话征服了自然,传递了爱和正义,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中国的神话故事非常丰富、又瑰丽多彩,而且多数神话都含有十分高贵的理想和积极的意义。它们主要保留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和其他一些古籍中。像田园诗人陶渊明,就终日不离《山海经》,它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