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去看家庭医生。在大厅等待的时候,看见一个5、6岁的金发碧眼的小女孩从诊室里逃了出来,鞋子也没穿,一边哭,一边在候诊大厅里迅速走动。
她的妈妈默默跟在她身后,面带微笑地跟着女儿,不急不恼,任凭孩子宣泄她的情绪,也淡然接收着周围成年人讶异的目光。
妈妈追到小女孩了,想抱抱她。女孩使劲把妈妈的手甩开,背对着妈妈,不允许她碰触。
那位妈妈蹲下来,从背后扶着孩子的胳膊:“Linda,I am sorry。妈妈对不起你。妈妈知道你很害怕,你从小就怕痛,你很害怕针扎到胳膊上会痛得受不了,对不对?”
女孩的内心似乎被击中一般,“哇”地一声泪如雨下。哭声中有无尽的辛酸和委屈,也有被“看见”的释怀和欣慰,整个身体开始放松,向妈妈倾倒。
她的妈妈顺势将她整个人抱起来,在大厅找了个椅子坐下,流着眼泪道歉:“I am sorry baby。妈妈对不起你。我会努力学习当一个更称职更好的妈妈。今天我们来打预防针,是希望当病毒来找你的时候......”
女孩看见妈妈的眼泪,哭泣声越来越小。妈妈温柔地搂着她,轻轻地拍着她的背。
女孩突然跟妈妈说:“我感觉脚有点冷,我们进去吧!”
过了几分钟后,那位妈妈牵着女儿走出诊室,一边走,一边竖起大拇指夸赞“ Linda,你永远都是最棒的女儿”......
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父母的理解,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允许和无条件的接纳。
“无条件接纳”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同时也不意味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在众目睽睽之下,孩子因为某事不如意而大发脾气、高声哭闹,常常会让家长觉得颜面尽失,让我们恼羞成怒地想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为。
而Linda的妈妈,在孩子不高兴时,全盘接纳了孩子的情绪。
她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明白孩子哭闹背后是某个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需要的是情绪上的理解共鸣,而绝非责骂和批判。
2.
上个月观看儿子floor hockey(陆上曲棍球)的比赛。
坐在观众席上,儿子的好队友Blue的妈妈Marisa跟我商量,想用实际行动表示我们关心及支持儿子的球队。于是我们一起去见教练。
“Thank you ladies!”教练笑眯眯地说:“如果有更多的家长这样支持我们球队就太好了!我原本打算球赛胜利后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巧克力。”
“谢谢教练!球队打赢了这场比赛,我们就请全队去吃热狗。”我说。
“哦抱歉,这样不是最妥。”Marisa连忙阻止我:“我的愿望是球队这次比赛不管胜利还是失利,我们都请小球员们吃热狗。”
我和教练有点惊讶地看着Marisa。在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工作多年的她,奖罚制度和育儿理念似乎比我更高阶一些。
“这是我对待孩子的方式。”Marisa解释说,“我重视儿子付出努力大过于他是否成功。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都是他,拥有永恒的价值和尊严。就算他这一生在赛场都不能漂亮地进一个球,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他和接纳他。”
教练看着她,略加思索,说道:“这种想法倒不多见。然而,我很支持你的做法!”我也望着她,赞同地点点头。
Marisa信守诺言,在球队第一轮比赛败阵后,拽着我去旁边的餐厅买了餐券,让全队小球员去享受了一顿热狗和巧克力奶。
吃完后,儿子满脸笑意地跑过来说谢谢。Blue也跑到Marisa旁边,向我和她妈妈道谢了好几遍。
之后,儿子的队友们纷纷跑过来,向我们致谢。
一个叫Austin的小男孩走过来,主动拥抱了我们,他说:“谢谢你们!今天我们没表现好,你们也请我吃热狗。我能感觉到你的疼爱,不管我们成败,这感觉真棒啊!”
我抬头看Marisa,她笑得无比欣慰和满足。
我想Marisa正是要孩子们明白,不论他们球技如何,家长们仍会同样爱他们,接纳他们。
因为我们爱他们和看重他们,重视他们的价值远远过于表现。
因为这群孩子们当中的每一个,都拥有他独特的无限大的价值和尊严。
3.
“无条件接纳”这个说法,其实对于我们很多父母都不会陌生。在心理学家看来,“接纳”是父母需要具备的基本理念和态度。
不少父母也有疑问,总是“无条件接纳”,孩子岂不是就没有规矩、无法无天了?长期“无条件接纳”,孩子不会变得不能接受批评、自以为是吗?
其实,只要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划一道线,孩子就不会这样想。
孩子有权利把不安和愤怒表达出来,但是没权利伤害自己和他人,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上。
“无条件接纳”并不代表溺爱,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也不是不切实际地夸奖孩子。
孩子的要求,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也不可能都被“满足”。
当孩子被情绪困扰时,“共情”是第一步。你可以去抱抱他、拍拍他,告诉他你能明白和理解他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站在同一边。等他情绪稍微平复后再跟他继续沟通。
就像打预防针这个行为上,孩子即使暂时不能接受,你也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他知道家长会坚持原则,让他知难而退。今后,他也就不会以哭闹为手段,胁迫父母让步。
“无条件接纳”是向孩子表达爱,不过多地对孩子评价,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满足孩子情绪需要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向他表达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关心的话语或一个充满爱的眼神,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当孩子没有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时,你也可以恰当引导,让孩子相信自己足够好,是一个具备极大价值的人。
孩子是晶莹剔透的存在。他让我们看到和认可,被压抑的需要和渴望。不仅是他的,还有我们自己的需求。所以“无条件接纳”的路,同时也是一条自我成长的路。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有足够的体力去成长,有超凡的眼力去看世界,有强大的情商获得幸福,那么,请一定要把孩子的情绪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是你对孩子最深沉最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