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于过完了,又到了年终岁末开写各种“总结报告”的时候。我认为大多数都没什么必要,或者纯粹就为了应付了事,比如“工作总结”什么的,但有的总结确实很有必要写,比如阅读总结,写完了,才算是给全年的阅读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去年我总共读了68本书,有的还读了不止一遍,但真正印象深刻的并没有多少。关于阅读数量,我还知道有人一年读书200本以上的,除了些许佩服,内心其实并没有什么羡慕,这就像行路,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但只要能从中体验到收获和乐趣,那什么样的速度都是合适合理的。
并且我向来认为阅读数量并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你读了100本看完就扔的烂书,别人只读了2、3本值得反复阅读很多遍的好书,那么你的收获和乐趣就未必比别人更多更大。不过根据个人经验,书读多了以后吸收理解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倒是真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熟能生巧。
以前我还会对书看完了很快就忘记这事耿耿于怀,现在也慢慢变得心平气和了。就像有句话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在忘记学校教给你的一切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我想读书也是如此,真正令你醍醐灌顶的好书你是不可能看完就忘的,而那些过目即忘的书对你也许根本就没那么重要,即使它们也是真正的好书。
想把读过的书全部记下来这事本身就是不该有的妄念,再说这种机械性工作原本就该是机器的专长,人脑更重要的功能是思考和判断,绝不仅仅是简单机械地记忆。
简单总结一下去年阅读的几个特点。一是开始读“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这么晚才开始关注理财书,这么晚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现代社会无可回避的问题,实在算得上后知后觉,不过庆幸的是总算开始了。二是继续阅读“认识自我”相关的心理学书籍。这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主题,重要性不言而喻,恰好我对此也向来充满兴趣。三是读了一些纯粹出于兴趣或者娱乐目的的书,比如东西方神话、美食随笔、一些小说等等。读书不能光为了开阔眼界和自我提升,娱乐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这其中个人挺喜欢蔡澜先生的书,作品中都反映出作者通透豁达的人生观以及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无尽热爱。如果可以,老了以后我也愿做一个如先生一样通达有趣的老头。其它的书因为所涉太杂不好归类,所以就不提了。
最后还是推荐几本个人觉得最值得推荐的好书,如果你正值书荒,可以找来瞧瞧。虽无利益相关,但我仍然很乐意给优秀的作者们做义务推广。
以下书籍,排名不分先后:
1,《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
2,《中国的魏晋》
作者:押沙龙
分别是品读《水浒传》和写魏晋历史的书。《水浒传》以前读过,但看完他的品读我感觉自己就跟完全没读过一样,并因此产生了重读原著的冲动。作者以一颗现代读书人的悲悯之心,从人性的角度深刻解读了书中人物面对命运时的种种抉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腥残酷的古代世界和其中亘古不变的人性。
写魏晋历史时,作者又以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让大脑中原本模糊的王朝印象瞬间变得清晰,令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
3,《学习究竟是什么》
4,《科学思考者》
作者:万维钢
作者是原物理学家,擅长以理工科思维讲述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两本书分别以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讲解了“学习”和“科学思考”的相关话题,观点新颖,论据翔实。
站在科学的角度看,所谓“科学的学习方法”究竟什么样,什么样的思考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科学思考”,这都是一个现代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功。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几年前看完了作者的第一本书之后,他就已经成为个人“出书必读作家名单”上的一员了。
5,《结构化思维》
作者:黎甜
一本讲如何正确思考的书。书中介绍了思维的原理和构建各种“模型思维”的有效方法,轻松好读且容易上手,对于致力改善“思维混乱”状态的人很有帮助。随着阅历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思维方式对于人的重要性,甚至认为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应该教会我们如何正确思考,比如开设“逻辑学”之类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
6,《三十几岁,财务自由》
作者:曾琬铃
本书讲述普通人如何通过“开源”、“节流”、“投资”等切实可行的方式达到最终的财务自由。作者描述了自己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怎样一步步达到当初设定的财务目标。跟市面上其它类似的书不同,我认为作者的经历具有很大的参考性,你不一定做到她的极致程度,但哪怕只做到一半,也会让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成功经历可以借鉴,前提是你有跟她一致的目标,并且真的愿意一步步尝试。
我很佩服作者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已经具备的见识眼界,更钦佩她接下来十多年里超强的目标感和执行力,我特别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十年读到它——虽然那时本书还没有出版。
2021个人推荐到此结束,2022阅读计划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