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在在静谧的午后,迎着夕阳,闭上双眼,将思绪融入自然的声乐中,呼吸着暖风送来的安宁;抛开世俗的烦扰,狂想大千世界的神奇瑰丽,光怪陆离;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遨游,在宏伟壮丽的神话中寄托自己无处排遣的愁思?
你可曾知道,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才气高逸,境界辽远的伟人,至言去言,千千世界在手中忽明忽暗,忽生忽灭;至为无为,万万黎庶在眼里不阴不阳,不生不化。他御风而行,视日月如芥子,明祸福乃虚妄。四十年的清静无为,酿就了清冷的明月,凝成了潇洒的风雪。
《文心雕龙》有云“: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
纵横逍遥的笔锋之下,蕴含着对生命奥秘的的发现与追寻,对不可言说之道的理解与明悟;刚劲端庄的方块字之间,潜藏着物我两忘的超然与自在,纵贯天地的雄伟与洒脱。读出则一字一顿,若鬼神齐颂;写来须一句一停,如天地同鸣。
这便是独属于《列子》的幽雅玄妙,契合自然至理的道学经典。
全书共分八篇,其中以天瑞篇为总纲,描述了世界从太易开始直至万物化生的形成过程,将无穷无尽的时间轴包揽于其中。
在天道的掌控下,草木、虫鱼、鸟兽能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出于其中,亦灭于其中。它的命令即是不可忤逆的法旨,规定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
一切事物依照规定有条不紊地出现、成长、发展、消亡。
随后以黄帝、周穆王、孔子三位传说中人物的经历进一步阐释道法与命运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强调了从无思无想,到无知无觉,再到无象无形,进而无惧无敌的精神境界。
之后的汤问篇语调忽转,以十五个清奇诡异的海外奇谈抒发了列子对万物生自何方,归于何处的思考与总结,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中州以外神秘莫测的土地和人民漫无边际又不失合理性的想象。
而他在力命篇所突出表现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不仅是为劝导人们顺应时势,积极改变命运,更是变相尊奉大自然为主宰,道义至高的地位不可动摇。再是假托杨朱之口,表达了作者“不违自然所好”的人生态度。
最后以说符篇收束全文,将人性的主观与浩瀚的客观世界合为一体,强调以人的意识融入变化的社会发展中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作者虽是下笔狂放不羁,似是纵情游览四海八荒,无所顾忌;实则明暗双线铺展完备,从天与人的关系上着眼,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像太极的阴阳两仪,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生,浑然一体。
不同于《道德经》玄奇奥秘,晦涩难懂的短句,《列子》用从容不迫的口吻不疾不徐地向每一位读者铺开新世界的画卷。
那里有幽暗深邃,万川之水寂灭的归墟,有金玉铺就,流光闪烁的仙岛名山;黄帝与广成子修于斯,商汤与夏革问于斯,承影含光藏于斯。无数圣贤争相说法、辩驳、对天道的存亡,世界的生灭,人性的善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质疑。每一位愿意深入品读的人都能找到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快乐和一次探索与发现的新奇经历。
全书行文随心所欲,不着痕迹。一则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读来如清风拂过耳畔,带来自由舒适的气息。
简单质朴的言语之下,是天涯踏尽红尘的悠然自得;寥寥几字,如一场华胥幻梦,明悟浮世如泡沫,转瞬消散,又若雷霆震怒,满川风雨忽生,扣人心弦。
斟酌在文韵墨香的行列间,那个隐居于郑国四十年,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真人形象猛地出现在眼前;他就好似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他所希冀的世界是宽阔的冥海,在那里不伏天拘,不伏地管,世人所渴望的功名利禄于他如浮云;又如云端之上的仙人,俯瞰着滚滚红尘,得其意而忘其形。悠游乎林下,顾盼乎山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悟道寻真。
天上星斗,地下虫鱼,于他而言,都是再纯粹不过的风景,是共同生存的一份子。
生命的美妙在于忘我逍遥,在沉凝之中享受静寂的本真。让自由的轻歌唱响在寰宇之间,让每个人都获得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