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
武康路始建于1907年,它全长1183米,呈南北走向,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最初是法租界公董局修筑的一条道路。
到上海,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到这条街闲逛,道路两侧保留了各式风格的房屋,不仅有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还有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每个季节都自成一景,这个时候,梧桐叶落得差不多了,多了一份萧瑟的气氛,但是与各式雅致庄重的房屋搭配在一起,依旧带有一份浪漫的味道。周边还有许多服饰、瓷器、工艺品以及咖啡馆,是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今天,尽管没有明媚的太阳,但也没有刺骨的寒风,是冬季漫步的好日子,我沿着复兴西路—武康路—淮海中路,到了几位名人的故居打卡。
首先是复兴西路147号柯灵故居。柯灵原名高季琳,1909年生于广州,祖籍浙江绍兴,是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剧作家和评论家,1930年到上海,1931年开始以柯灵笔名写影评和抗日文章,其杂文继承鲁迅战斗传统。曾担任《救亡日报》编委,主编《文汇报·世纪风》《明星半月刊》等杂志,以笔为武器鼓舞抗战斗志,还与马叙伦等发起创办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1年改编的话剧《夜店》影响广泛。1949年回上海后,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等职,还创作了《柯灵电影剧本选集》《香雪海》《长相思》等作品。1959年底柯灵与爱人陈国容搬至此处203室,在此居住了41年。在此期间,柯灵创作了电影剧本《秋瑾传》、散文《香雪海》《长相思》等作品。
复兴西路紧邻武康路,巴金故居就位于武康路113号,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他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的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其作品多以家庭为背景,反映社会变革和人性的复杂。1955年9月巴金迁居于此,在此生活了半个世纪,创作了《随想录》《团圆》等重要作品 。1923年春巴金来到上海,曾在南洋中学就读,后在上海多地居住,1936年冬还曾搬入拉都路敦和里21号 ,而武康路113号是其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地方,见证了他后半生的创作及与亲友的往来。
黄兴故居位于武康路393号,是一栋比较高大的住宅。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长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他与孙中山并称“孙黄”,是辛亥革命元勋,1904年创建华兴会,1905年参与成立同盟会并担任执行部庶务总干事,后策动领导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身先士卒,英勇无畏。他领导了多次武装斗争,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立下赫赫战功。黄兴曾在1912年至1916年期间到武康路393号短暂居住过四年,他就是在这里去世的。黄兴在此居住期间,孙中山也曾多次前来共商要事。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毗邻武康路的武康大楼。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孙中山的妻子,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她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后投身革命。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夫志,维护其革命政策。她积极参与抗战,筹建中国福利会,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等职。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48年春宋庆龄就迁住于此。1949年宋庆龄在此欣然接受中共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等,1949年至1963年在此工作、生活达14年之久,期间常在此举行国务活动,会晤宴请各国贵宾。1981年5月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此处作为其故居对外开放。
柯灵故居有对外的展览,可惜今天闭馆;巴金故居正在进行整;黄兴故居在今年的12月25日到11月25日期间组织了“纪念黄兴诞辰150周年特展”对外开放,平时没有对外的展览;宋庆龄故居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今天周一闭馆,以前曾经专门到过故居参观,除了开放了房间,还特设了纪念馆,记录了宋庆龄为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人生海海皆过客,岁月匆匆尽旅人。向先贤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