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事情的时候很努力,但是却一事无成?
那你有没有想过,效率太低是有原因的。首先,你可能是低估了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你以为任何事情都会很顺利,但是却没料到意外的发生。还有可能是因为你太着急,急功近利会影响效率。还有一个原因,是你手头上在同时做着好几件事情,当你的精力和时间被分散,做事情的效率,自然也就跟不上了。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一定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会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一,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二,摆脱昨天
1.检视一切方案、活动和任务。
2.新任务开启时,务必删除原有业务
3.让有才能的人主持新项目
4.生产新品。推陈才能出新
三,考虑先后次序
既然管理者的时间有限,除了集中精力处理一件事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那就是考虑做事情的先后顺序。要依据什么标准来给事情排序呢?
1.重视将来。要重视将来,不要重视已经过去的事情。
2.重视机会。要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任何机会都不要放过。
3.选择方向。是指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要盲目跟从,不要被别人设立的准则束缚。
4.选择目标。是指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够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要勇敢地朝着目标去努力。
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集中精力把当前的事情做完之后,再去做其他事情。每一件事结束之后,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接下来先做哪件事。
四,有效决策的案例
管理者是需要做决策的。因此,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所做的决策也必须是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管理者不需要做太多决策,但一定要做重大的决策。很多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从制定到推行,最难的就是推行的过程,所以要想办法让决策要尽可能简单、易操作。
五,决策的5个要素
1.要了解问题的性质
有效的决策者需要判断问题的性质,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
事情按照性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经常性问题、特殊情况下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偶然问题和首次出现的经常性问题。
除了真的是偶然发生的问题外,其他三种问题都可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法,等到问题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用现成的方法解决。因此,为了避免判断失误,管理者碰到问题以后,要先假定这个问题是个经常性问题,通过研究问题的表面想象来探究其根本原因。
2.要找到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指决策得以实施的最低限度。边界条件描述得越清楚,决策就越有效,越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决策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了解决策应该遵循的规范。如果一项决策边界条件很模糊,那么就要及时终止这项决策,立即制定新的策略。
3.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有效的决策者需要制定正确的策略,而不是去考虑别人对待决策的态度。管理者要明确知道制定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4.要化决策为行动
有效的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要兼顾决策的实施。制定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推行,所以管理者要考虑决策的执行者是谁,推行决策的具体行动都有什么。还要指定一个有能力执行决策的人,确定决策可以转化为行动。
5.要重视反馈
有效的管理者要在决策中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以便随时监测成果。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所以难免会有错误的决策。这种情况在有了电脑之后暴露得更加明显,因为电脑使决策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因此,管理者要亲自检查决策的实施,并及时修改。
感悟:
正视自己的时间管理,捡起一地鸡毛,做高效能人士,制定好计划,不要让自己瞎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