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如果没有你,没有《感遇》,我如何知道真正的陈子昂,如何解“英雄,大都是孤独的”深意。
提笔心情颇为激动,按压住内心的翻涌,才敢用文字写下对你的敬慕。那就先从你——陈子昂说起吧。
一、“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生活在高宗和武后时期,初盛唐交际之时,也是初唐诗坛即将走向盛唐之时。生于家境殷实的地主家庭,祖上可追至陈平,那位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陈平。家风素有豪侠之气概。而陈子昂本人,年十八未知书,最大的爱好便是模仿侠士作风(少任侠),放荡不羁爱自由。直到23岁首次科考,但结局较惨淡——落第。两年后再次科考,古有摔琴谢知音,唐有陈子昂摔琴得赏识。后因《谏灵驾入京书》得武后赏识,授予官职。694年,授右拾遗,负责谏言的八品小官。696年,从武攸宜东征出塞,为参谋帷幕,因进言被贬为军曹。698年,从边塞归,辞官回乡,隐居山林,种树采药,因当地县令段简敲诈,段贪心不足便冤陈入狱。狱中自占卜“天命不祐,吾殆死乎”,终于,屈死狱中。终年42岁。
川蜀一翩翩公子,才华横溢,一身侠士气概,本可以仗剑走天涯,却有一颗匡时济世的心。思报国,却无门,一生怀才不遇沉沦下僚,都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却不肯独善其身,总要拔剑而起。那一曲军曹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上黄金台,遥想燕昭王当年招贤纳士,叹如今无人知我,他怀念的不是王用黄金筑金台,而是怀念一个英雄对另一个英雄的渴慕,谁能为他筑台,谁能为他吟唱“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兰若质高洁,却“幽独”于空林之中,春来时兰草葳蕤,夏来时,杜若芬芳,即使幽居于空山深林,杂草丛边,无人赏识,亦盛开如常,本心不忘,恰如我,即便无人理解,我仍要“拔剑起蒿莱”,总还要“致君尧舜,匡时济世”。
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身在广阔的边塞,总是引发心中沧桑壮烈的情怀,满腔热忱,强烈的使命感却不被人知。渴望建功立业,渴慕建安风骨,然而现实总让人失望。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渐渐地白日渐短,秋风生起,此二句又让人想起“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的情怀,也是陈子昂的情怀。”秋风摇落了草木,质美如兰草也不能幸免,短暂的命运,美好的芳华都在西风中凋零。而自己呢?也是如此,空有满腔热血,却无人领会!“芳意竟何成”,兰草当年的美好怀抱在哪里?随风而逝了。我呢?难道也是如此?不能够。虽不遇明时(遇到武后,陈子昂的悲剧无可避免。没去研究过武则天其人,但看到陈屡次被召见,却不得重用,是否是埋没了一个人才?又或许,陈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谏官不好当,如能遇明君,可算得幸运。)风能带走容颜,却带不走我的一颗心,孤独又如何?无人赏识又如何?涕下之后,继续拔剑前行。
三、“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这是杜甫来到陈子昂的家乡,怀着敬慕之情写下的诗句。“名与日月悬”,可不正是如此?“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曾经无人会,如今隔着时空,我们触摸到了陈子昂的灵魂——孤独的侠士,英雄虽没等来自己的黎明,却呐喊出了盛唐之音。初唐诗坛遗留的“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他没有宋之问的美貌,也不在乎诗词的华丽,读他的感遇,最大的感触便是——真实与孤独。遇见什么,听到什么,便由心而发,不矫饰,以素颜示人,以本心示人。心中之孤独诉诸笔端,自此一组英雄的《感遇》感动了多少人,张九龄有《感遇》十二首,李白慕建安风骨,杜甫怀着敬慕跋山涉水来到他的家乡……还有如今的你我,此刻正在吟诵着它。
《感遇》组诗,是陈子昂内心的彷徨与呐喊,心中之志无处可申,寂寞孤独,化成文字,千古流芳。终化作一缕光,见黎明,照亮了后人的心路。